日系汽车巨头,曾经以卓越工艺和性价比在全球市场独领风骚,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特别是在电动汽车和智能化技术的浪潮下,日系车的光芒正逐渐暗淡,而新兴势力如特斯拉和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则迅速崛起,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日产汽车近期的财报数据更是令人震惊。2024财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暴跌93%,第二季度更是录得了93亿日元的亏损,与去年同期1907亿日元的盈利形成了天壤之别。这一严峻形势不仅反映了日产在当前市场的困境,也预示着整个日系车企面临的挑战。
本田汽车虽然业绩稍好,但同样无法逃脱营业利润下滑的命运。2024财年第二季度,本田的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15%。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本田和日产两大车企终于意识到,单打独斗已无法应对当前的挑战,必须寻求合作与变革。
为此,本田和日产开始探讨建立联合控股公司的可能性,旨在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市场挑战。根据双方签署的备忘录,新公司成立后,本田和日产将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但各自的品牌仍将保持独立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在盈利能力、规模等方面均显著强于日产,因此在新公司中本田将占据主导地位。这一合并更像是本田对日产的兼并,未来日产品牌是否能够长期保留,充满了不确定性。
除了本田和日产,三菱汽车也在积极探讨是否加入这一联盟。三菱同样面临着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压力,并已经与本田和日产签署了电动化技术和软件开发合作的备忘录。如果最终三家车企能够合并成一家公司,那么日本汽车行业的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产汽车的没落并非偶然。在美国和中国这两大核心市场中,日产均表现不佳。在美国市场上,日产的产品形象尚未恢复,销量疲软,库存增加。今年上半年,日产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减少至44.8万辆,远低于市场预期。而在中国市场,日产的情况更为糟糕,销量同比下跌14.3%至32.9万辆,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面对中国国内品牌如比亚迪、理想、问界的强势崛起,以及小米、小鹏、蔚来等品牌的持续发力,日产在中国市场的处境愈发艰难。其实,不只是日产,在快速向新能源转型、价格战持续进行的中国市场,诸多外资车企都陷入了被动处境,市场份额不断被本土品牌蚕食。
这次本田与日产的合作,并非完全由市场主导,其中不乏日本当局的身影。经济产业省作为日本主管产业政策的行政机构,推动了本田接受与日产的合作。然而,本田管理层也意识到,不能单纯为支持日产而合并,如果日产无法自力更生,那么即便形成了联合体,也难以成就一个更为强大的实体。
面对电动化、智能化的大潮,日系车企必须加快转型步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合作与兼并并非万能药,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以及能否快速适应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