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埃安,这家曾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一骑绝尘的企业,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曾经,它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但如今,先发优势似乎已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销量增长的瓶颈和市场的严峻考验。
回顾过去,埃安的成绩单依然亮眼。2023年,尽管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其销量依然同比大涨77%,达到了48万辆,紧随比亚迪和特斯拉之后,稳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的探花之位。然而,辉煌的背后却隐藏着隐忧。从当年5月开始,埃安的单月销量便徘徊在4.5万辆左右,未能实现年初定下的“保50冲60”的宏伟目标。
进入2024年,埃安的颓势更是显露无遗。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增长率高达50%以上的大背景下,其销量却出现了罕见的下滑。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埃安国内零售销量为366901辆,同比大跌24.1%,排名也滑落至车企新能源销量榜的第九位,成为前十名中唯一负增长的车企。与年初设定的“保底70万辆,争取80万辆”的销量目标相比,实际达成率仅为52.4%。
埃安的失速,不仅让传统车企如吉利、长安、奇瑞等在新能源领域实现了反超,就连理想、赛力斯等新兴势力也对其形成了压制。尤其是赛力斯,在华为的加持下,从一家面包车厂家摇身一变,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流量明星”。双方合作的问界M9更是连续9个月蝉联中国市场50万元以上月度销量冠军,赛力斯的市值也一度突破2000亿元大关,成为仅次于比亚迪的国内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值车企。
埃安的崛起,离不开对B端市场的深耕细作。早期,凭借Aion S等车型的出色表现,埃安在出租车、网约车等B端市场迅速站稳脚跟。然而,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B端市场的红利逐渐消退。2023年,埃安便进入了增长的瓶颈期,单月销量难以突破。进入2024年,销量更是大幅下滑,成为新能源头部阵营中唯一衰退的车企。
面对B端市场的饱和,埃安也曾试图向C端市场转型。然而,这一过程却充满了挑战。尽管推出了Aion LX、Aion V等针对C端市场的车型,但由于性价比不高、产品特点不突出、品牌形象固化等问题,销量始终未能达到预期。尤其是Aion S的网约车形象深入人心,使得消费者对埃安的其他车型也产生了误解。
为了扭转品牌形象,埃安推出了高端品牌昊铂Hyper,并推出了多款中高端车型。然而,在高手林立的市场中,昊铂品牌并未能脱颖而出。缺乏真正能打破市场格局的核心技术,使得昊铂品牌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面对困境,埃安并未坐以待毙。它选择了多条路径来寻求突破。一是推出更贴近市场的新车型。如Aion RT等车型,以亲民的价格和高阶的智驾功能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二是积极出海拓展海外市场。埃安已经登陆泰国市场,并在当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未来,它还将在欧洲、南美等地布局产销基地。三是拥抱先进技术。埃安与华为等领先企业合作,加强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领域的产品实力。
尽管前路充满挑战,但埃安并未放弃。它正在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来寻求突破和转型。未来能否重振雄风,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