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餐饮业的海外拓展浪潮愈发汹涌,众多餐饮人纷纷扬帆出海,寻求新的增长点。KK便是其中之一,尽管身边不乏劝阻之声,认为实体业辛苦且利润微薄,但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海外开餐馆的征途。
KK的选择并非孤例。曾经,商品贸易因门槛较低、利润可观而风靡一时,但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服务贸易,尤其是餐饮行业,逐渐成为海外拓展的新宠。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海外中餐厅数量已突破70万家,市场规模接近3万亿元人民币。
从东南亚到欧美,从夫妻档小饭馆到人均消费超千元的高端餐厅,中餐出海的故事遍地开花。海珠,一位在海外经营餐馆的餐饮人,她的餐馆因独特的菜品搭配,如包子配红酒、腐乳炒西兰花,在当地赢得了极高的人气。这些在国人看来或许有些“黑暗料理”意味的组合,却意外地受到了外国食客的喜爱。
成隆行创始人柯伟,一位在餐饮界摸爬滚打三十余年的老将,也看到了中餐出海的巨大潜力。他发现,在国外备受嫌弃的大闸蟹,在日本却成为了高端食材。于是,他将蟹王府的第一家海外分店开在了东京,开业即火爆,日本客人对清炒蟹粉、蟹黄捞饭等菜品赞不绝口。
然而,中餐出海并非一帆风顺。KK在马来西亚开设的米线店虽然生意火爆,但由于当地人的饮食习惯和用餐仪式感,导致翻台率低下,盈利困难。他不得不调整策略,进口高价茶叶,提升顾客体验,才最终实现盈利。而马来西亚华裔主厨Zor Tan则在新加坡开设了一家法式中餐厅,以贴近西方人的形式来演绎中餐,成功吸引了大量西方食客。
随着中餐在海外的普及和受欢迎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餐饮人开始抢滩中国互联网,通过中文平台进行推广和营销。在东南亚地区,大众点评等中国APP成为了当地年轻人寻找中餐厅的重要工具。而在太平洋岛国经营餐馆的罗凯,则通过入驻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成功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前来消费。他深知,中国游客不仅注重菜品口味,还看重餐厅的装修、服务和环境,因此他将餐厅打造成了“太平洋的和平饭店”,承包了当地所有高端接待需求。
中餐出海,不仅是一场味蕾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餐饮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中餐的精髓与当地的饮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菜品和餐饮体验。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餐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