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于近日盛大启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知名企业,展览面积突破36万平方米,成为了一场汽车科技的盛宴。
车展现场,各大车企纷纷亮出看家本领,新能源车、智能驾驶、未来概念车等前沿技术让人目不暇接。然而,在这股创新浪潮中,也不乏暗流涌动。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等超豪华品牌缺席此次车展,哪吒汽车则深陷困境,韩系、法系合资品牌也显得黯然失色。与此同时,小米、华为等新晋势力携新车高调登场,蔚来则通过孵化子品牌全面布局市场,车展成为了汽车行业激烈竞争的缩影。
小米汽车展台人气爆棚,尽管首款SUV“YU7”未能亮相,但雷军“对标Model Y”的豪言壮语已让粉丝充满期待。小米的杀手锏并非造车技术,而是其生态系统,通过手机、家电、汽车的全面打通,实现智能互联。华为则更加激进,鸿蒙智行整合五大品牌,将汽车打造为“移动智能终端”。余承东对新车上市充满信心,要求上汽扩大产能,科技企业跨界造车,比拼的是谁能将汽车变为“下一代智能设备”。
蔚来汽车则采取了“多品牌”战略,高端市场由蔚来坚守,中端市场交给乐道,入门市场则由萤火虫开拓。乐道L90直接共享蔚来的换电站资源,萤火虫新车定价亲民,瞄准低端市场。这种全方位的市场布局,给传统车企带来了巨大压力,它们仍在燃油车与电动车之间徘徊,而新势力已用子品牌全面覆盖价格带。
新势力车企的另一大优势在于用户运营,它们将卖车转变为“交朋友”。小米车展上,更注重用户体验,展示“人车家全生态”;蔚来展台则配备咖啡吧和儿童乐园,车主在享受特调咖啡的同时,还能欣赏新车。相比之下,合资品牌仍在沿用传统的销售模式,连车载大屏的APP安装都显得力不从心。当汽车从“交通工具”转变为“生活方式”,擅长用户运营的品牌更具竞争力。
行业专家预测,未来三年内,将有至少30%的汽车品牌面临淘汰。哪吒汽车等新势力若无法获得新的融资,或将难以为继;韩系、法系合资品牌若不及时转型电动化,或将步铃木、菲亚特的后尘。超豪华品牌也需放下身段,学习保时捷,推出电动超跑,建立用户社群,否则将失去富豪市场的青睐。
当前汽车行业的竞争,已演变为一场“军备竞赛”。800V高压快充、城市NOA智驾、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层出不穷,谁稍慢一步,就可能被甩在身后。特斯拉凭借FSD(完全自动驾驶)占据高端市场,比亚迪则凭借刀片电池和DM-i混动技术赢得性价比优势。后来者若要破局,要么拥有颠覆性技术,要么将成本控制到极致。
悦达起亚出口求生、捷尼赛思计划国产,这些现象揭示了一个趋势:车企不能再单一发展。中国车企在激烈竞争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在积极开拓东南亚、欧洲等海外市场;外资品牌则必须学会“在中国,为中国”,否则连本土化改款都难以胜任,更无法与比亚迪等本土品牌打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