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项关于《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的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并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意见,这一公示过程将持续到2025年6月7日。此次修订计划聚焦于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进程中车门把手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针对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上广泛应用的隐藏式车门把手。
隐藏式车门把手因其设计美观、充满科技感而备受青睐,但伴随而来的安全隐患也逐渐显现。工信部在修订计划中强调,部分隐藏式车门把手存在强度不达标、断电后无法正常使用、夹手风险等问题,特别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或断电情况下,可能严重影响乘客逃生及外部救援的效率。为此,修订计划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技术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修订计划要求增加机械或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以确保车门系统在极端情况下仍可通过手动方式开启。同时,对隐藏式及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全标志进行了规范,要求标志必须清晰可见且易于识别。还强化了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标准,以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机构失效。对于电动式车门外把手,修订计划还制定了防夹要求及动态试验方法,旨在降低夹手风险。
修订计划还考虑了翻滚、坠落等事故场景,提出了防误作用设计要求,通过优化车门把手的控制逻辑,避免在意外情况下车门被打开,从而降低乘客跌落的风险。在适用范围方面,该标准将覆盖M1类(乘用车)、N1类(货车)及多用途货车的车门把手,其他类型的车辆也可以参照执行。
目前,工信部已经通过官方渠道向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及消费者公开征集意见,并要求相关单位在公示期内提交书面反馈。业内专家指出,这一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隐藏式车门把手的整体安全性,为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