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车逐渐普及,但不少新能源车主却遇到了停车难题。近日,多位车主向本报反映,他们所在的小区、商超的智能立体停车设施拒绝新能源车停放,这让车主们倍感无奈。
以慧谷金色家园二期为例,该小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虽然解决了大量停车问题,但新能源车却被拒之门外。小区大门内,一排看似普通的平房背后隐藏着多层地下立体停车空间,但新能源车车主却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些便利设施无法使用。门上醒目的提示牌写着“本车库禁止停放电动车”,下方还用更大字体标注“违者后果自负”。
据了解,慧谷金色家园二期的智能立体停车库建于2005年,与小区同龄。随着新能源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车主遇到了停车难题。一位新能源车车主表示,去年他换了新能源车,原本以为随着新能源车的增多,智能立体停车库会改变禁停的规定,但现实却让他失望。
慧谷金色家园二期停车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表示,虽然车位有余,但禁止新能源车停放是无奈之举。他们担心新能源车在搬运入库和停放期间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由于车库为封闭式结构,不支持人员进出,一旦发生火情,救援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展开救援,这不仅会破坏车库的建筑结构,还可能给其他车主带来财产损失。
记者调查发现,慧谷金色家园二期的智能立体停车库并非个例。在本市,类似的智能立体停车设施应用场景广泛,但各停车管理单位对新能源车的态度不尽相同。有的单位担心消防安全隐患,将新能源车拒之门外;有的单位则对新能源车持开放态度,但也会进行严格的车辆尺寸和重量检查。
在地安门商场的智能立体停车库门前,常能看到车主和管理人员一起目测车辆底盘高度。工作人员表示,由于车辆传送过程中搬运器是从车下方伸进去的,所以对底盘高度有要求。即使新能源车符合限位要求,车辆底盘高度也在安全范围内,但工作人员仍然拒绝新能源车进入。
记者走访了一些停车管理单位、智能立体停车设施生产厂家和新能源车制造企业。各方都表现出只对自己的产品或管理有自信,对其他几方不了解也没信心的情形。对于新能源车停进智能立体停车库的消防安全隐患,多家停车管理单位认为,搬运器会挤压新能源车的电池,容易发生意外。但智能立体停车设施的生产厂家表示,搬运器的作用是固定车辆的四个轮子,而非托举车辆底盘,之所以要严格限制底盘高度,正是为了不让搬运器碰触到底盘。
对于这一争议,新能源车生产企业及有资质的车辆维修保养门店认为,电池固定螺丝松动并从底盘凸出、脱落的情况不可能发生。他们表示,新能源车的研发和生产遵循的是国家安全生产的相关标准要求,电池的安全性能得到了充分保障。
针对当前困局,有专家建议,交通、消防等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科学评估及业务指导,研判新能源车停入智能立体停车库的风险情况,逐渐消除相关各方的顾虑与隔阂。同时,通过媒体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对新能源车的安全问题有更全面的认知。在安全管理层面,可以尝试逐步调整停车布局,例如设置应急处置区,以应对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