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信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详细阐述了2025年上半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状况。他指出,以5G和人工智能大模型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推动了数字产业的快速增长。据统计,上半年数字产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了3.4个百分点。
在工业生产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了6.4%的同比增长,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5.7%,保持稳定。同时,制造业投资也呈现出积极态势,同比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至52万户,新增8000余户,企业利润同比增长5.4%。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成为上半年的一大亮点。谢少锋提到,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灭火飞机AG600成功获得中国民航局的型号合格证与生产许可证,标志着我国在应急救援装备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和数据集也已落地运营,并开源了超过550万条训练数据,加速了机器人在多领域的应用。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的产量分别实现了35.6%和25.5%的同比增长。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上半年全国共登记技术合同近41万件,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也在持续推进,截至6月底,已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241家中试平台纳入重点培育库,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日益显著。我国培育并开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速应用,催生了一批新模式和新业态。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涌现,已超过百款,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化转型也在加速推进。上半年,工信部新确定了26个试点城市开展第二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并支持35个试点城市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电子信息、电力装备、轻工、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正在加快推进。同时,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层面绿色工厂的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比例已超过20%,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在行业治理方面,谢少锋表示,已有17家整车企业作出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的承诺,钢铁、水泥行业企业效益有所改善,光伏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也在稳步提升。这些积极进展为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