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这家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近日发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数据揭示出公司正面临自成立以来的一次严峻考验。
报告显示,特斯拉在该季度的营收为224.96亿美元,与前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2%。净利润方面,公司实现了11.72亿美元,但这一数字同样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6%。据路透社分析,这是特斯拉十年来首次遭遇如此大幅度的季度营收下滑。
财务数据的公布迅速在资本市场引发了连锁反应,特斯拉的股价在美东时间7月24日收盘时大幅下跌超过8%。
深入分析特斯拉的财报,不难发现,车辆交付量的下滑是其营收减少的主要原因。2025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全球共交付了38.41万辆汽车,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超过13%,且这已经是连续两个季度出现交付量同比下降的情况。
在欧洲市场,特斯拉的表现尤为糟糕。尽管欧洲电动车市场整体增长了20%以上,但特斯拉的销量却同比下跌了超过三分之一。在德国、法国和英国等主要市场,特斯拉的注册量均出现了大幅下滑。
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溃败,背后原因复杂多样。一方面,中国车企凭借本土供应链的优势,对特斯拉发起了强有力的竞争,直接冲击了其成本结构。另一方面,欧洲本土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也开始觉醒,利用本土化供应链夺回市场优势。政策层面的变动也对特斯拉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如法国将“碳足迹核算”纳入新能源车补贴标准,导致特斯拉的碳积分收入大幅下降。
在其他地区,特斯拉的日子也并不轻松。在中国市场,尽管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第二季度的交付量有所增长,但公司整体的市场份额却在萎缩。在美国本土,特斯拉则面临着2026年补贴取消的威胁,以及经销商联盟推动“直营模式废止案”的潜在风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在“服务及其他收入”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比增长了17%至30.5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其超级充电网络的收入增长,以及超级充电桩数量的增加。
面对传统业务的压力,特斯拉正在加速向“AI科技公司”转型,试图通过Robotaxi和自动驾驶技术打开新的增长空间。特斯拉在财报中透露,已经启动了一款“更实惠车型”的生产工作,并预计将在下半年实现量产。同时,特斯拉还表示,其Robotaxi已经完成了超过7000英里的商业运营,Optimus机器人也完成了第三代设计,计划于2026年量产。
然而,特斯拉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向“AI科技公司”转型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且短期内难以看到显著的回报。低价车型的量产虽然有望提升销量,但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也是特斯拉必须面对的挑战。储能业务虽然具有发展潜力,但目前市场竞争激烈,特斯拉需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