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款名为Talkie的AI陪伴应用悄然走红全球,其背后的推手是一家成立不足四年的AI独角兽——MiniMax(稀宇科技)。这家源自上海的初创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冲击资本市场的大门。
据多方媒体报道,MiniMax已秘密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目标是在年底前挂牌,估值区间锁定在40至50亿美元。同时,公司还考虑A股科创板的上市路径,若成行,MiniMax将成为中国最早一批登陆资本市场的AI大模型企业。与此消息同步,MiniMax据称已完成新一轮近3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突破40亿美元大关。
MiniMax的崛起,离不开其在C端市场的成功布局。2023年6月,面向海外市场的Talkie横空出世,迅速成为陪伴类AI应用的佼佼者。Sensor Tower数据显示,Talkie长期占据全球下载榜前列,仅次于Character.AI和Replika等巨头。这款应用允许用户自定义虚拟角色,通过对话建立情感联系,AI的记忆与理解能力让每一次交流都充满个性化色彩。Talkie的付费模式包括会员订阅和抽卡等,凭借先发优势,迅速在空白市场中站稳脚跟。
在B端市场,MiniMax的表现相对薄弱。公司联合创始人、负责To B商业化的副总裁魏伟已于今年离职,企业业务基本采取“自然流量”模式,缺乏主动的销售拓展。MiniMax坚持标准化产品策略,不接受深度定制或私有化部署需求,这种“轻交付”模式虽控制了成本,但也限制了B端客户的拓展。
MiniMax的创始团队拥有深厚的AI技术背景。创始人兼CEO闫俊杰年仅35岁,已在AI领域深耕多年,曾任职商汤科技高管。他与联合创始人杨斌、魏伟共同创立MiniMax,致力于将AI技术推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闫俊杰强调,MiniMax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研发是公司的核心。目前,MiniMax研发的通用大模型“ABAB”已为国内多家企业提供API接入方案,用于文档生成、会议纪要等办公场景。
MiniMax的上市计划,无疑是中国生成式AI创业浪潮的一个缩影。从技术突破到资本热捧,再到商业化的现实考验,MiniMax用一款成功的C端产品证明了AI在情感陪伴市场的巨大潜力。然而,上市并非终点,而是更严格考验的开始。如何在保持C端优势的同时,找到B端市场的突破口,将是MiniMax面临的重要课题。AI陪伴类应用还面临监管和伦理风险,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决定MiniMax能否在上市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