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近年来的一系列举措显著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门槛。从去年的冠军版、荣耀版,到今年的全民智驾、大补贴策略,比亚迪不仅提升了车辆的配置、功能和智能化水平,还成功实现了价格的亲民化。
面对市场上对比亚迪盈利能力的质疑,汽车之家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自主品牌车企利润和研发数据榜单给出了有力回应。数据显示,比亚迪一季度的毛利率高达20.7%,净利润达到了91.55亿元,这一成绩是在扣除高达142.23亿元的研发支出后得出的。若比亚迪的研发支出与吉利汽车相当,其一季度利润有望突破200亿元,这一成绩在自主品牌中遥遥领先。
在比亚迪新车价格不断下降、配置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其盈利能力依然强劲,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比亚迪之所以能在降价的同时保持盈利,主要得益于其垂直整合能力和巨大的产销量规模。作为国内少数能够自主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车企,比亚迪在电池、电控、电机以及车规级芯片等领域均具备自主生产能力。这种垂直整合模式使得比亚迪在采购核心零部件时能够节省中间环节的成本,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变化也能迅速反映在车辆成本上,进而体现在整车价格上。
比亚迪庞大的产销量规模也为其带来了显著的规模效应。巨额的研发投入在庞大的销量面前被迅速摊销,降低了单车成本。例如,一项4亿元的技术研发费用,在比亚迪400万辆的年销量下,每辆车的均摊成本仅为100元。相比之下,年销量仅为100万辆的车企,其单车成本将高达400元。这种规模效应使得比亚迪在技术上拥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比亚迪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其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更在于其全球市场的拓展和垂直整合的成本优势。随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其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这一趋势可能会让许多传统车企感到无奈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