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增程式电动车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众多旗舰级6座SUV扎堆亮相,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各大厂商纷纷在技术、价格和用户体验上展开较量,其中续航里程成为了竞争的焦点。毕竟,对于潜在用户而言,更长的续航里程无疑更具吸引力。
在中型SUV领域,有观点认为,纯电续航达到350公里已经相当可观,无需盲目增加电池包容量。特别是在大型SUV之外,增加电池包容量不仅意味着成本上升,还会导致整备质量增加、能耗提高,甚至可能压缩物理空间层面的安全冗余。因此,选择合适的纯电续航里程,根据车型大小匹配适当的电池容量,显得尤为重要。
增程式电动车提升续航的方式相对直接,即通过换装大容量电池包来实现。从30-40kWh到50-60kWh,电池包的升级带来了续航里程的显著提升,从普遍的200km跃升至300km,甚至有个别车企开始冲击400km以上的续航里程。然而,这一过程中也伴随着诸多挑战,如电控水平的提升、热管理、充放循环以及衰减、安全问题等都需要密切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增程式电动车的事故率相对较低,经过市场的充分验证,其安全性表现优于许多纯电动车型。然而,随着大容量电池包的上车,这一点是否会受到影响仍值得关注。增程式电动车在结构上具有明显优势,其增程器+电池的组合避免了大电流放电频率,降低了因过载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增程式电动车的电池相对较小,也减少了因碰撞导致的电池受损风险。
从底盘结构来看,增程式电动车和纯电动车存在显著差异。增程式电动车拥有完整的燃油发电系统和电驱系统,而电池容量相对较小,仅占纯电动车电池容量的约40%。为了优化空间和碰撞安全性,增程式电动车的车身结构需要额外加固。相比之下,纯电动车的底盘结构更加平整,电池包占据主导地位,但部分车型由于成本和技术限制,底盘结构相对单一,缺乏必要的防护板和防尘措施,一旦发生碰撞,电池包的防护与热失控风险防控难度更大。
增程式电动车的市场定位主要在中高端市场,售价门槛较高。虽然近年来逐渐下探,但10万+的车型选择仍然相对有限。造车成本影响着整车结构和用料,增程式电动车需要将两套系统整合并保持协调和整体性,这导致了其门槛相对较高。然而,一味追求续航里程的提升而忽视整体安全性和平衡性并不可取。在纯电续航达到300km以上后,车身重量增加,能耗问题也愈发凸显。因此,找到一个平衡点至关重要,350km左右的纯电续航、50度左右的电池容量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