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海关总署揭晓了今年前11个月的对外贸易成绩单,数据显示,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了39.79万亿元,标志着我国外贸实现了稳健的增长态势。
在这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中,机电产品成为出口的主力军,其出口额达到了13.7万亿元,同比增长8.4%。尤其电动三轮车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商品,在海外市场上大放异彩,成为新的“爆款”。从短视频平台上流传的外国人驾驶中国三轮摩托车的片段中,可以看出中国制造的电动三轮车深受海外消费者的喜爱,不仅提升了中国品牌的国际形象,也为国内相关厂商开辟了新的市场机遇。
以河南洛阳的一家三轮摩托车企业为例,其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碌地组装着即将运往南美的摩托车。该企业今年在法国里昂机械展览会上首次接到了欧洲订单,标志着其产品在海外市场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据外贸企业负责人李鹏飞介绍,不同海外地区对三轮摩托车的需求各异,如东南亚地区倾向于电动观光三轮摩托车,非洲则多用于货物运输,而欧美国家则对大马力、轻型化的三轮摩托车有较大需求。今年前10个月,该企业已出口三轮摩托车整车1.3万辆,预计年出口额将突破9100万元。
电动三轮车在海外的热销,是中国品牌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升级和供应链整合等手段,逐步摆脱过去低端、廉价标签的生动体现。与此同时,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之路也变得更加宽广。
甘肃作为全国苹果的主产区之一,今年再次迎来了丰收季。得益于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的苹果水分充足、口感上佳,受到了国外客户的青睐。当地苹果生产企业早已与尼泊尔、越南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签订了出口订单。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的生机。今年1至10月,甘肃天水的苹果出口值增长了超过40%,河西地区的种子出口值也增长了超过10%。
兰州海关副关长刘汉鸣表示,自今年8月份以来,甘肃农产品的出口值同比增长超过20%,出口种类多达20余种,远销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11个月,甘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额达到了约400亿元。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为6573.4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干鲜瓜果及坚果、蔬菜及食用菌、酒类及饮料的出口分别增长了22.2%、11.4%和7.5%。
随着跨境电商平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渠道进一步拓宽,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为中国外贸的稳定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