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华生物,这家在生物疫苗领域曾熠熠生辉的企业,近日迎来了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王振滔及其一致行动人,宣布将部分股权及表决权转让给上海万可欣生物,标志着康华生物将易主新东家。
回顾往昔,康华生物凭借2014年上市的冻干人用狂犬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一举成为首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金标准”的国产产品,一时风头无两。2020年,企业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市值更是一度飙升至500亿元的高位。而这一切荣耀的背后,离不开创始人王振滔的精心运筹。
王振滔,这位不仅掌舵康华生物,还创立了“中国男鞋第一股”奥康国际的商业巨擘,曾以“温州鞋王”的称号闻名遐迩。上世纪90年代,奥康国际凭借一句“穿奥康,走四方”的广告词红遍大江南北,2012年成功在上交所上市,更是将王振滔的商业帝国推向了新的高度。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奥康国际已连续三年陷入亏损泥潭,康华生物的归母净利润也连续三年下滑,市值大幅缩水至不足90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振滔选择出售康华生物的控股权,无疑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悉,此次股权转让交易中,王振滔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向上海万可欣生物转让21.91%的股权,以及王振滔剩余8.08%股份的表决权,交易总价高达18.5亿元。交易完成后,上海万可欣将持有康华生物29.99%的表决权,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王振滔通过此次交易,个人直接及间接获益约9.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双方还签订了对赌协议,承诺2025年和2026年康华生物的扣非后净利润合计不低于7.28亿元,且研发费用合计不低于2.6亿元。对于正处于业绩下滑周期的康华生物而言,这一承诺无疑构成了不小的压力。
尽管面临业绩承压,但康华生物在国内疫苗行业仍占据一席之地。其核心产品冻干人用狂犬疫苗,作为首个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国产疫苗,至今仍是国内狂犬疫苗市场的重要力量。然而,公司业务布局的单一化,尤其是核心产品狂犬病疫苗的高成本和高定价策略,使其在市场上遭遇了来自竞品Vero细胞疫苗的激烈竞争。
近年来,康华生物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持续下滑。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9.23%至14.32亿元,扣非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15.7%至4.57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业绩颓势依旧,营收同比大幅下滑56%,归母净利润同比锐减86%。
面对业绩困境,康华生物已采取缩减员工规模等措施控制成本。然而,与公司员工数量缩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董事长王振滔的薪酬却升至近五年峰值,达到237.45万元。王振滔对两家上市公司的高比例股权质押,也透露出其资金紧张的信号。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国资的接手无疑为康华生物带来了新的希望。收购方上海万可欣生物,其股权架构深度绑定上海国资体系,由上海上实生物医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实际操盘运营。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的深度参与,更是彰显了上海国资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布局意图。
对于康华生物而言,国资力量的介入不仅意味着资金层面的支持,更将带来产业资源的深度协同和研发创新的持续动能。依托上海作为生物医药创新高地的优势,康华生物有望快速对接顶尖科研机构与临床资源,加速产品迭代和管线拓展。同时,国资背景带来的治理重构预期,也将有助于改善企业此前的管理困境,重塑投资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