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汽车制造业的三巨头——丰田、本田和日产,相继公布了它们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结果令人瞠目结舌。丰田汽车在8月7日宣布,尽管其全球销售额在2025年4月至6月期间微幅增长了3.5%,达到12.25万亿日元,但其净利润却骤降了37%,仅为8414亿日元。更令人担忧的是,丰田公司大幅削减了全年盈利预期,并警告称,由于美国关税的影响,其全年营业利润将减少1.4万亿日元,这意味着每天将损失约1.8亿元人民币。
本田汽车于8月6日发布的财报同样显示出严峻形势。在2026财年第一季度,本田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了50.2%,至1966.7亿日元,营业利润也下降了49.6%。尽管由于美日关税协议的达成,本田上调了全年盈利预期,但本财年预计仍将因关税损失4500亿日元的利润,这迫使本田推迟了加拿大电动汽车工厂的建设计划,推迟时间长达两年。
相比之下,日产汽车的状况更为糟糕。7月31日发布的财报显示,日产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营收为27069亿日元,同比下滑9.7%。更为严重的是,日产从盈利转为亏损,净亏损达到1157亿日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286亿日元。这是日产连续第四个季度出现亏损。为了自救,日产宣布将裁员2万人,占员工总数的15%,并关闭全球7家工厂,将产能削减至250万辆。
美国对日本进口汽车征收的高额关税,以及日本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上的迟缓,正共同挤压着这些昔日汽车巨头的生存空间。美国对日本进口汽车加征的25%(后降至15%)关税,彻底打破了日系车的成本平衡。本田40%在美国销售的车辆依赖进口,每辆车的成本因此激增超过3000美元。丰田也因零部件关税,仅在4月至6月期间就损失了4500亿日元。日产为了清理库存,不得不提供高额折扣,其在美国的库存周转时间长达100天,利润空间几乎消失殆尽。
据央视新闻报道,受美国关税影响,日本七大车企的利润预计将大幅缩水,营业利润合计将减少约2.6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02亿元,这相当于这些车企上财年营业利润的三分之一以上。除了净利润的大幅下滑,日本车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遭遇了重大挫折。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日本车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正在不断被蚕食。丰田、本田和日产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日系品牌在华的市场占有率也大幅下降。
日本经济新闻对此评论称:“这不是单个企业的危机,而是整个时代的崩塌。”七大日本车企的营业利润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下滑,行业整体的净利润预计在2025财年将缩水6.8%,这是六年来的首次。美国经销商奖励金的激增和电动化研发的高昂成本,进一步压缩了日本车企的利润空间。在特朗普关税政策的持续压力下,以及中国车企加速国际化的背景下,日本车企的全球布局正面临着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