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去年11月传出的“幻方量化市场总监李橙涉券商返佣事件”的后续发展。据报道,此次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是招商证券深南东路营业部的前总经理孟鹏飞。
孟鹏飞在任职期间,涉嫌通过安排亲属成为幻方量化的专属经纪人,从中获取巨额绩效奖金。据悉,这笔奖金总额高达1.18亿元,其中部分流向了幻方量化的李橙及招商证券的私人客户部总经理刘欢,而孟鹏飞本人则保留了大部分。孟鹏飞还试图以黄金贿赂其上级高翔,但高翔最终将黄金退还,并在今年3月被查。
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量化私募与券商之间复杂的关系,还引发了人们对行业背后利益角逐的深思。幻方量化,作为量化私募行业的佼佼者,其发展历程颇具代表性。自2017年底管理规模达到约30亿元后,公司规模迅速扩张,至2021年更是一度突破千亿大关。而招商证券深南东路营业部,在幻方量化交易席位的加持下,股票交易额也实现了飞速增长。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量化策略的竞争加剧,幻方量化的业绩也开始出现回调。公司主动“封盘”,暂停了旗下所有资管产品的申购。这一举措虽然有效控制了管理规模的增量,但也使得公司的备案新产品数量锐减。与此同时,招商证券深南东路营业部的股票交易额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
尽管如此,量化私募行业依然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据中信证券研报测算,截至2024年底,股票私募量化基金整体规模已接近8400亿元。而在国内量化百亿私募名单中,幻方量化的名字依然赫然在列。对于券商而言,这些量化巨头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各大券商之间的竞争也因此愈发激烈。
私募与券商之间的合作主要涉及经纪业务、代销业务、托管服务等。头部量化私募在选择合作券商时,通常会优先考虑交易系统的性能和交易费率。而头部券商由于拥有更强的代销能力和更完善的交易系统,往往成为量化私募的首选合作伙伴。然而,这种合作关系也并非铁板一块,人情关系在其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幻方量化为例,公司自成立以来,托管人经历了从国信证券到招商证券的转变。目前,招商证券已成为幻方量化旗下产品的主要托管人。这种深度绑定的合作关系,究竟是谁在推动?李橙在双方的合作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查证。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争取和维护大客户,返佣现象在业内并不罕见。但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规,还可能滋生腐败和不正当竞争。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的孟博律师指出,《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不得直接或者变相向投资者返还佣金。而上海新古律师事务所的王怀涛律师也表示,券商返佣涉及的法律条款众多,涉事各方可能面临纪律处分、刑事责任以及监管处罚等严重后果。
幻方量化与招商证券的合作细节,以及返佣事件背后的利益纠葛,无疑为整个量化私募行业敲响了警钟。在追求规模和利润的同时,合规和风险管控同样重要。只有坚守法律红线,才能确保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