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这一昔日智能手机领域的巨头,曾是20年前无数人心中的科技宠儿。回溯至2000年代中期,黑莓手机凭借其独特的QWERTY键盘和即时邮件推送功能,赢得了广泛的青睐。在那个时代,黑莓不仅是技术的象征,更是加拿大本土企业的荣耀,其股价在2008年5月一度飙升至140美元以上的高峰。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消费者的口味迅速转向。随着iPhone的崛起,黑莓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环。股价如断崖般下跌,如今徘徊在3.65美元左右,市值与历史巅峰相比缩水超过97%。这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但关键在于黑莓在面对技术革新时的犹豫不决。在当时,黑莓的业务模式盈利丰厚,与苹果竞争意味着要放弃这一稳定收益,承担巨大的转型风险。对于依赖稳定增长的股东而言,这样的赌博显然难以接受。因此,黑莓选择了坚守,而当它终于意识到必须改变时,市场已被iPhone牢牢占据,“CrackBerries”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CrackBerries”,这个昵称在黑莓鼎盛时期广为流传,是“crack”(俚语中的强效毒品)与“BlackBerry”的结合,形象地表达了用户对黑莓手机的极度依赖。如今,这一昵称似乎成了黑莓命运的某种隐喻。
与此同时,苹果在移动手机革命中乘风破浪,股价自2008年以来飙升逾3000%,市值高达3.33万亿美元。然而,历史的车轮从未停歇,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正悄然兴起。生成式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行业格局,引发了华尔街的担忧——苹果是否会迎来自己的“黑莓时刻”?
这一担忧源自韦德布什投行科技分析师丹·艾夫斯的最新研报。艾夫斯在报告中一改常态,对苹果发出了严厉警告:若不积极进军人工智能领域,苹果或将步黑莓后尘。他指出,尽管苹果拥有庞大的iOS设备和iPhone用户基础,但面对OpenAI、微软、谷歌等竞争对手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苹果却显得无动于衷,仿佛“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喝柠檬水”。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艾夫斯为苹果提出了三大策略建议。首先,收购人工智能搜索引擎初创公司Perplexity,以重振Siri的竞争力。他认为,Perplexity的技术堪称人工智能领域的佼佼者,而300亿美元的收购价格相对于苹果潜在的人工智能货币化潜力而言,微不足道。其次,苹果应从外部引进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以激发创新活力,重组高管团队。艾夫斯警告称,现有团队包括CEO蒂姆·库克在内,已陷入创新困境。最后,艾夫斯建议苹果加强与谷歌的合作,特别是接纳谷歌的Gemini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将其深度整合到iPhone生态系统中。尽管面临监管挑战,但艾夫斯认为,与OpenAI相比,谷歌是一个更为可行的长期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