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场分析师对下半年信用债违约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预计将继续呈现规模较小、行业分布广泛的特点。其中,房地产市场风险与出口相关行业民企的信用风险成为关注焦点。
回顾2025年上半年,信用债市场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展现出新的动态。在化债政策推动下,城投债净融资额继续收缩,而产业债则得益于低利率环境,发行量显著增加,带动整体信用债净融资额攀升。据统计,上半年信用债发行规模达到7.9万亿元,净融资额1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显著数额。国企依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占比略有下降,反映出优质民企债券融资渠道逐步放宽的趋势。同时,高等级信用主体占比上升,中低评级主体逐渐退出市场,发行期限延长,发行成本持续下降,不断刷新历史低点。
在金融债方面,一季度发行规模相对较低,但二季度随着科创债发行主体范围的扩大,金融债供给规模显著增长。为应对净息差收窄和盈利能力下降带来的压力,银行加大了二永债的发行力度,以补充资本。上半年,二永债净融资额大幅增加,显示出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的积极态度。
在二级市场,AAA级信用债收益率跟随利率债收益率波动,利差表现分化。短端信用利差收窄,而中长端则明显扩大。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对后续债市走势存在分歧,加之资金面收紧,投资者情绪谨慎,对长端信用债需求减少。同时,理财产品和保险资金对信用债的配置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影响了市场走势。
在信用债违约方面,上半年境内信用债违约规模大幅下降,展期情况也有所减少。违约事件更多体现在个体层面的信用瑕疵,如经营不善、逆势扩张导致债务高企、外部融资困难等。房企违约情况有所改善,仅有一家房企违约,且相关债券已在此前展期。分析师指出,下半年违约情况或仍将保持“规模小、行业分散”的特点。
展望未来,市场分析师提出了几个值得关注的点。首先,随着地产销售回落,房企风险可能继续释放。自5月起,地产销量和价格再度转弱,开发资金降幅扩大,开发投资同比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投资者对房地产行业的信用风险有所担忧。其次,房企境外债重组重整进展加快,需关注相关房企在债务重组后能否恢复正常经营,以及整合过程中可能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城投平台资产划转增多,部分城投通过参控股地方国企、介入经营性领域加速转型,但投资收益率相对一般。同时,产业类资产划出城投合并报表的现象也密集出现,可能对非标融资造成负面冲击。最后,分析师还提醒关注出口相关行业弱资质民企的信用风险。随着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的实施,中国出口相关行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出口导向型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可能导致部分弱资质民企资金链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