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的热闹场景中,机器人市集无疑是最吸引眼球的一环。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摊主”在这里大显身手,它们或售卖冰糖葫芦,或与人对弈五子棋,甚至还能让人体验射箭的乐趣,令人目不暇接。这些充满创意与智慧的机器人,无疑为大会增添了不少趣味与活力。
与此同时,亦庄企业生产的“天工2.0”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博览会现场展示了其出色的搬运能力,赢得了众多参观者的瞩目。这款机器人不仅代表了亦庄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成果,也预示着未来智能制造业的无限可能。
在此次大会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还发布了《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全方位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据透露,到2027年底,经开区将具备万台级具身智能机器人的量产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经开区推出的十条“硬核”措施,其中八条措施更是在全国范围内首创。
这些创新措施涵盖了数据采集实训场奖励、二次开发社区支持、打样券发放、人形机器人销售补贴以及供应链响应平台等多个方面。经开区通过揭榜挂帅、重大专项配套等方式,鼓励企业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同时,为了解决机器人在研发和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数据采集贵、场景落地难等问题,经开区还将探索数据交易共享机制,每年发放高达1亿元的数据券,引导企业采购高质量的数据产品。
在推动机器人落地应用方面,经开区同样不遗余力。今年初,经开区发布了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计划在今明两年内逐步释放万台、近50亿元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需求。为此,“具身智能机器人十条”进一步加大了对未定型产品首试首用、首台(套)奖励以及标杆场景建设的支持力度,以加快推广应用机器人产品。
经开区还积极搭建机器人供应链快速响应平台,提供标准件快速物流、非标零部件快速打样等服务,以降低整机与零部件打样成本。同时,亦庄还将率先布局人形机器人中试量产工厂,探索高水平“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柔性生产模式,以强化人形机器人的共性制造服务能力。
为了让具身智能机器人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经开区还启动了“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该计划将打造人机协同、产研共融的全域实训场,加速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落地应用。为此,经开区将开放商超酒店、药房医院、物流仓库等近千个真实场景数据采集点位,建设全球领先的具身智能真实世界数据池,为全行业提供高价值、标准化、可交易的具身智能数据。
同时,经开区还围绕机器人创新成果共享、软硬件集成协同、应用场景拓展等方面,建设了机器人二次开发社区,为开发者团队提供免费机器人通用本体、研发空间、算力补贴等要素支撑。这一举措不仅鼓励了创新团队针对特定应用场景进行二次开发,也进一步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
在探索机器人社会治理模式方面,经开区同样走在前列。他们加强对机器人、具身智能安全、隐私保护、伦理道德等领域的理论研讨和体系构建,以确保机器人安全、可靠、可控。这一系列的举措,无疑为经开区乃至全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