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京东作为电商巨头,其近期的动作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京东不仅密集投资了约6家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还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投入百亿资源,助力100个智能机器人品牌实现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
这一计划背后,京东的真实意图是什么?其参与机器人行业的策略又是什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近日,有媒体与京东3C事业群智能机器人业务部负责人徐磊进行了深入对话。
徐磊表示,京东涉足机器人品类已有多年,而具身智能团队是今年3月左右独立成立的。团队的成立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加速产业进程,推动商业化落地,通过京东的全域销售能力和工业能力,让更多用户接触到相关产品,同时助力产业与用户的连接;二是完善品类心智,京东作为零售平台,在打造细分品类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希望在机器人领域,通过对品类的专业理解、归类及技术认知,帮助消费者理解具身智能机器人,进而倒逼产业生产更适配需求的产品。
对于京东投入百亿资源的计划,徐磊强调,电商只是京东业务的一部分,京东还有多元场景布局,包括线下京东mall、京东之家和数码店,以及京东家电专卖店等,实现多端多场景与用户交互。百亿计划的核心是综合线上能力、供应链能力等促进产业发展,帮助合作伙伴减少在用户连接上的精力投入,加速其与消费者、用户的连接。
针对不同阶段的机器人品牌,京东将如何差异化匹配资源?徐磊表示,京东视所有品牌为重要合作伙伴,致力于与其共同做大产业。核心是通过资源助力,与合作伙伴一起服务消费者,构建整个产业生态。对于“100个品牌销售破10亿”的目标,徐磊表示,这只是一个期望,实际希望越多越好。
在机器人业务部的战略定位上,徐磊指出,智能机器人业务部主要致力于搭建机器人产业生态,完善产业与用户的链接。具体体现在通过自营模式上架面向B端和C端的机器人本体,帮助企业实现销售、广告触达及商业化;布局产业链上游,解决合作伙伴采购痛点;结合内部资源,如京东物流的无人轻卡、亚洲一号仓库的自动化设备等,与合作伙伴协同,提升生产效率。
对于机器人产品的销售渠道,徐磊表示,京东不只是单纯的电商公司,而是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型企业。机器人企业入驻京东后,可触达超过6亿的C端消费者和900万家企业用户。在线上线下互动方面,京东的超级体验店等线下门店也布置了场景机器人,让消费者近距离互动。
针对B端客户的采购需求,徐磊表示,京东凭借一体化供应链能力,可实现多商品组合,以解决方案形式呈现;同时京东有强大的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既能应对大单,也能满足零散采购需求。在合作政策上,京东依托供应链优势和规模效应,能形成良好成本优势。
在品控方面,徐磊表示,京东通过自营模式做好品控把关,入驻时审核品牌合作方的企业资质,对商品及商品资质进行检测,采销团队密切关注用户反馈。未来还将加大在市场、能力搭建、团队、服务等方面的投入。
从销售情况看,购买机器人的用户主要分为C端和B端两类。C端用户以一、二线城市的已婚家庭为主,主要用于家庭陪伴;B端用户则涵盖教育科研、工业化等场景。
在售后服务方面,京东已推出多环节定制化服务,包括售前协助合作伙伴开展市场化动作,售中搭建机器人频道页,通过AI算法推荐匹配商品,售后提供检测、维修、换新等服务。
对于京东机器人事业部未来的规划,徐磊表示,将重点推进商业化落地,国内已覆盖过百家门店,与众多合作品牌展开合作;海外方面,将推进延伸,依托海外健全的仓网体系,帮助合作伙伴履约海外特定订单。
在谈到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时,徐磊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落地到家庭、公共场合的应用尚处初级阶段,但随着产业发展,标准化是必然趋势。未来,更多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场景有望成为消费爆点。
最后,对于机器人产业的竞争态势,徐磊认为,目前还谈不上竞争,更多的是大家一起助力产业发展,通过协同与竞合,促进产业发展、更好地服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