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OLED产业新动向:英唐智控加速国产显示芯片自主可控进程

时间:2025-08-13 06:47:48来源:时代周报编辑:快讯团队

在近期于上海盛大召开的2025年第十一届中国OLED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内显示面板行业的众多领军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OLED产业链的未来发展趋势。此次论坛由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中国OLED产业联盟及SEMI联合主办,WitDisplay与励程展览协办,以“跨越技术壁垒,开启应用新纪元”为核心议题。

论坛期间,英唐智控(股票代码:300131.SZ)总经理蒋伟东发表了重要见解。他指出,我国OLED产业链已经相当完备,英唐智控正致力于从芯片层面实现国产面板产业供应链的全面自主可控。蒋伟东强调,公司期望能与全球顶尖方案相媲美,加速推进国产替代进程。

随着OLED技术的不断成熟,它已成为主流显示技术的重要一员。市场研究机构Omdia预测,到2028年,OLED材料的年度收入(不含掺杂剂)有望达到26亿美元;而DSCC则预计,2025至2027年间,显示设备的总投资额将稳定在70亿至80亿美元之间。

蒋伟东详细阐述了OLED相较于LCD、LED等显示技术的独特优势。他指出,OLED不仅帧率显著提升,能支持高达144至165赫兹的驱动能力,还能通过动态调整刷新率来降低功耗。OLED的图像显示质量更优,支持OverDrive技术以减少动态画面的拖影,并且完全能满足折叠屏对折叠区域及折叠后垂直显示的高要求。

蒋伟东认为,OLED的这些特性对显示驱动芯片提出了更高要求。他提到,虽然制造显示芯片的技术难度并非不可逾越,但真正的挑战在于IP模块的优化与打磨。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核心技术的积累都是多方面的,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差异。

蒋伟东列举了多个关键IP模块,如HDR、UDC、ACL等,这些模块对显示质量至关重要。他表示,简单的IP模块与成熟的IP模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市场和产品对IP积累的要求极高。

英唐智控在生产制程的不断演进中积累了大量模拟IP,并计划推出两款RAMless芯片,这些芯片将在功耗、成本、显示质量以及触控与面板的匹配性能上带来显著提升。公司还将推出新的TDDI芯片,尽管目前受限于国内22纳米以下制程的技术成熟度,但蒋伟东预计,到明年下半年,随着国内制程技术的提升,TDDI芯片将得到更好的支撑。

英唐智控自2019年起开始向半导体芯片研发制造领域转型,聚焦MEMS微振镜、车载显示芯片等核心技术。2020年,公司通过并购日本先锋集团旗下的英唐微技术,直接切入半导体核心制造环节,获得了先进的光刻机和MEMS微振镜量产技术。近年来,英唐智控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达成合作,加速车载显示芯片的研发与量产。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