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整体呈现积极态势,各大指数纷纷创下新高之际,恒信东方(300081.SZ)却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吸引了市场的注意。其股价在盘中遭遇重创,最终被封死跌停板,跌幅高达18.83%,成为当日市场上最为醒目的“异类”。
数据显示,恒信东方在当天交易中流失了8.88亿元的资金,其市值也随之缩水近五分之一,约19%。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该公司的5.62万股民措手不及,他们无疑是当天A股市场上最为失落的群体。
更令人震惊的是,就在股价暴跌的前一天晚上,恒信东方发布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已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这一消息无疑为已经摇摇欲坠的股价雪上加霜。
经过自查,恒信东方发现其2022年年报存在会计差错。具体而言,公司在对新增的算力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业务进行收入确认时,采用了总额法。然而,在2024年10月与年审会计师进行业务梳理后,公司认为自身在供应商选择上并不具有完全主导性,商品所有权存在一定的瞬时性和过渡性,更倾向于代理人的角色。因此,公司决定基于谨慎性原则,将该业务的核算方法调整为净额法。
这一调整导致恒信东方2022年的营收减少了1.82亿元,营业成本也同步减少相同金额。尽管调整后的净利润未受影响,但这一会计差错的更正无疑给公司的信誉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也加剧了投资者对其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合规性的担忧。
事实上,恒信东方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尽如人意。该公司已经连续五年出现亏损,累计归母净亏损达到20.75亿元,扣非净亏损也高达19.76亿元。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其亏损状况仍在持续扩大,归母净亏损和扣非净亏损分别同比增亏11.32%和8.53%。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基本面糟糕的公司,却因为与热门IP经济有所关联,且名字中含有“东方”二字,而被市场热炒。在炒作热潮的推动下,恒信东方的股价在短短两个月内飙升了148.46%,成为一只备受瞩目的“妖股”。但如今,随着泡沫的破裂,该公司的股价已经接近腰斩,累计回撤达到48.63%。那些曾经被炒作热情冲昏头脑的投资者,如今只能面对被深深套牢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