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公司,这个曾被视为时代泪珠的企业,如今却借助AI技术焕发了新生,上演了一场科技界的逆袭大戏。
在8月18日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中,美图公司实现了18.2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了12.3%,调整后净利润更是达到了4.6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71.3%。这份成绩单,无疑为美图近年来的努力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回望过去,美图公司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18至2019年间,美图经历了业绩巨亏、多元化业务失败、股价暴跌、裁员潮等一系列打击,公司一度陷入困境。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欣鸿在与《晚点LatePost》的对话中坦言:“时代没有眼泪,都是我们自己的眼泪。”
然而,转机在2022年悄然来临。随着生成式AI的爆发,美图凭借其影像工具易变现的特性,吃到了第一波红利。AI一键美白、AI瘦脸、AI画质提升等功能,让用户们初次体验到了AI的神奇魅力。到了2023年,ChatGPT的火爆更是让美图看到了AI影像工具的巨大商机。吴欣鸿在此时回归出任董事长兼CEO,并迅速带领美图抢占AI落地的先机。
美图围绕其擅长的美颜功能,推出了一系列AIGC产品线,包括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等面向普通用户的产品,以及WHEE、开拍、美图设计室2.0、DreamAvatar等面向B端用户的产品。这些产品覆盖了消费者和企业对视觉创作、视频编辑、商业设计等多样化需求,对业绩的拉动效果十分显著。
美图能够借AI翻身,并非偶然。一方面,美图秀秀的诞生就是满足了降低修图门槛的需求,如今有了AI的加持,功能更加多样,使用更加简便。另一方面,AI影像适合分享,与社交行为强关联,且没有文化鸿沟,天然适合全球化。例如,美颜相机海外版凭借“AI换装”功能,一举登顶多个国家和地区的App Store总榜。
尽管美图凭借AI自救于危局,但仍面临不少挑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工具属性的天花板。吴欣鸿自己也曾有深深的“工具自卑”,担心美图容易被复制、用户易流失、变现困难。不过,在AI的带动下,美图的营收大头已经从在线广告转变为了付费订阅。
然而,与老牌巨头Adobe和亮眼新秀Figma相比,美图仍有不小的差距。Adobe的Photoshop、Primiere Pro等专业软件早已成为行业标杆,而Figma则凭借“垂直AI+云协作版Adobe”模式吸引了众多大企业。相比之下,美图虽然乘上了AI的东风,但付费订阅用户数和付费渗透率仍有待提升。
面对挑战,美图并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今年5月,阿里向美图投资2.5亿美元,双方将在多领域展开合作。这无疑为美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吴欣鸿在反思美图过去的错误时提到:“从2008年到2018年,美图刚好10年,因为我个人的认知局限,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他承认自身的认知局限成为了公司发展的瓶颈。如今,他带领美图回到了擅长的影像工具主业上,并致力于突破工具属性的桎梏。然而,他坦言美图仍未找到摆脱工具属性的出路,从“工具自卑”走到了“工具自信”,这既是一种清醒,也是一种认命。
尽管如此,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应仍然说明了对美图前景的看好。美图能否在AI时代逆天改命,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