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人造肉神话破灭:Beyond Meat千亿市值蒸发,透视十年假科技热潮

时间:2025-08-21 11:16:25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Beyond Meat,这家曾风靡一时的人造肉企业,自2019年上市以来,其命运轨迹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近日,有关其濒临破产的传言虽略显夸张,却也不无道理地映射出这家公司的艰难处境。

自2011年种子轮融资起,加之IPO募集的资金,Beyond Meat总计融资约16.9亿美元。然而,这家企业却从2021年市值巅峰的200亿美元,跌落到如今不足2亿美元的残值,市值缩水幅度惊人。

从Beyond Meat的股价月K图中,不难发现其市值蒸发的残酷现实。

回望过去十年,人造肉市场的增速并不尽如人意,复合年增长率仅为10%。对于这颗曾被寄予厚望、欲颠覆传统肉市的“新星”,如此增速显然难以满足市场的期待。

上市之初,市场曾乐观预测,植物肉将占据与植物奶在牛奶市场中相当的市场份额,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至300亿美元。然而,时至今日,这一愿景似乎已成泡影。

高昂的成本,无疑是阻碍人造肉市场扩张的关键因素。即便时至今日,人造肉的出厂成本价仍高达每公斤7美元以上,远超牛肉(6美元)、猪肉(2.5美元)和鸡肉(2美元)。

面对实力雄厚的传统畜牧业肉厂,高昂的人造肉成本使其在价格战中毫无优势。在消费者的资金硬约束下,无论推广投入多少,人造肉始终难以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一个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高昂的成本无疑是阻碍某款食品扩大市场份额的核心障碍。过去十年间,鸡鸭肉以19%的复合年增长率迅速扩张,其中白羽鸡的低成本起到了关键作用。相比之下,人造肉成本居高不下,注定其难以成为大众消费品。

货架上摆放的Beyond Meat人造肉产品,尽管外观诱人,却难以抵挡高成本的冲击。

人造肉的狂热,无疑是过去十年假科技盛行的一个缩影。科技进步本应带来成本的下降,如电商相较于传统商业、手机支付相较于传统支付、天然气发电相较于原油发电等。然而,人造肉却未能兑现规模化后的成本下降承诺,尽管如此,资本仍对其乐此不疲。

这背后,人造肉代表着一种环保潮流和社会运动,吸引了众多环保主义者和如比尔·盖茨这样的亿万富豪的关注。然而,人造肉市场的低迷表现,却让这些投资者的热情遭遇了现实的冷水。

追溯其根源,推动人造肉发展,限制动物肉消费的环保主张,其底层哲学源自1970年前后的罗马俱乐部。该组织在《增长的极限》报告中,表达了对资源天花板的忧虑。在给定科技天花板的情况下,人口和需求的无限增长将导致资源极度缺乏,生活水平下降,世界将因争夺稀有资源而陷入内耗。

而推动人口控制、需求削减、环保主义和减碳,则带有精英顶层设计的意味。通过引导消费转向内观、精神层面,以避免人们因资源争夺而陷入残暴。然而,在科技长期停滞的过去50年中,这一观点正在被不断验证。

今天,代表原油边际成本的美国页岩油成本已高达60美元平衡线。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提升,便宜的原油将难以满足所有国家的需求。同时,美国牛肉价格在经过通胀调整后也始终保持在7美元左右,养殖业的技术天花板已显而易见。

然而,这些亿万富翁的想象力并未能彻底改变食品工业的现状。与50年前相比,今天的农业单产能力、畜牧育种等均未发生颠覆性变化。农业产量的突破性增长仍未到来,人们仍在苦苦寻找突破资源天花板的第三条道路。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