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跨境电商与产业带的深度融合下,中国多地正步入全球化发展的新篇章。这一浪潮中,产业带企业纷纷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沃土,将全球市场视为推动未来增长的新舞台。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跨境电商巨头SHEIN正以实际行动助力产业带企业扬帆出海。
自2023年启动“500城产业带出海计划”以来,SHEIN的平台已迅速覆盖了近400个城市的产业带,合作范围不仅限于沿海发达地区,更广泛延伸至内蒙古呼伦贝尔、黑龙江佳木斯等边远地区。从服装自主品牌起家的SHEIN,如今正积极向平台模式转型,平台上不仅汇聚了众多第三方知名品牌,还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成功孵化出一批跨境大卖及“出海新品牌”,书写着产业带上行的崭新篇章。
在这场全球化浪潮中,源头厂家们纷纷抓住机遇,实现“自产自销”。尚富顺,一位从“夫妻档”起步的创业者,正是在转型的焦虑中接触到了SHEIN的平台业务,并决定尝试出海。如今,他的店铺无需投放广告,每月便能吸引超过110万名海外消费者浏览,近一年的销售额更是突破了1300万元。尚富顺的店铺里,多款脚链、项链、手链产品周销千单以上,仓库中备受欢迎的“时兴款”包装盒堆积如山,他自豪地表示:“这里装的不是库存,而是爆款的备货,几天就能卖空。”
在近期一场SHEIN平台助力产业带企业出海的分享活动中,现场座无虚席,来自不同行业、背景的制造业老板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出海之路。这背后,是众多企业面对传统经营困境和内需竞争加剧的压力,迫切寻求直达国际市场的新路径。
惠州的一家出海企业同样在这场全球化浪潮中实现了华丽转身。该企业曾主要为欧洲中高端品牌代工,面对欧洲客户订单的萎缩,工厂老板傅女士果断决定投身跨境电商。她效仿SHEIN自营品牌的供应链模式,对老鞋厂进行了全面改革,从产品到团队都进行了适应跨境零售的调整。一年后,销量大幅提升,产线规模扩建至原来的三倍,合作外部鞋厂十余家,员工数量也翻了一番。
跨境电商已成为产业带的新一波时代红利。这些产业带企业之所以能够逆袭,根本原因在于新兴跨境电商平台的崛起,打破了传统制造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固有模式。如今,开设跨境店铺变得如同开设国内网店一样简单,使得跨境电商从少数城市、大企业的专属领地,转变为几乎所有地区、中小卖家的共同机遇。
SHEIN凭借其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的销售网络、成熟的市场营销经验和创新的供应链经验,在平台多模式下不断探索如何将更多国产好货推向全球,扶持优质卖家和品牌直接链接海外消费者,融入国际价值链。这不仅是SHEIN的全球化战略,更是中国产业带制造能力向全球输出的一次大升级。
跨境电商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不仅提供了销售渠道,更驱动了产业带和企业从同质化低端竞争转向创造价值。一方面,供应链效能得到提升,如惠东鞋厂主们在SHEIN的带动下,使用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销售渠道革新了传统外贸方式。另一方面,带来了差异化竞争思路,SHEIN的时尚创新调性促使企业摆脱低端竞争,转向价值创新,提升产品的时尚度和附加值。
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还优化了就业结构,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海外数字营销、国际物流管理等职业需求激增,新职业如“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应运而生。在一些逐步发展起跨境电商的县城里,年轻人的日常话题从娱乐活动转向了聊趋势、聊生意,更倾向于在亲友的跨境店里就业或自己创业,中青年返乡创业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据悉,SHEIN仍在持续推动多地产业带企业出海的新实践,预计到今年年底前,将通过180场左右的产业带活动带动更多企业融入全球市场。有了SHEIN这样的“专业选手”带路,无论是身处一线城市还是内地乡镇的企业,都有机会拿到“快船票”,跨境电商已成为塑造更多企业未来的关键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