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汽车营销“流量狂欢”背后:虚假宣传频现,消费者权益受损行业生态堪忧

时间:2025-09-06 13:14:51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营销乱象正引发广泛关注。从夸大智驾功能到虚构订单数据,从恶意拉踩竞品到雇佣水军抹黑,部分车企的营销手段已突破法律与道德底线,引发行业内外强烈质疑。

智能驾驶领域的营销炒作尤为突出。部分车企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全场景自动驾驶",通过"零接管""放心睡"等话术误导消费者。某品牌甚至将芯片算力与激光雷达数量简化为智能化水平的唯一标准,忽视实际安全性能。这种过度宣传导致用户误将辅助驾驶当作自动驾驶使用,今年某车型在施工路段因智驾系统失效引发的交通事故,即为典型案例。工信部与公安部近期联合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已迫使多家车企调整宣传策略,避免使用"全场景""零接管"等绝对化表述。

汽车圈的营销乱战远不止于此。某品牌通过撞击8吨卡车的极端测试博取眼球,这种"自嗨式"宣传不仅扭曲产品真实性能,更可能误导公众产生错误安全认知。更普遍的现象是销量数据造假,某车型宣称"24小时订单破万",实际数据不足宣称量的三分之一。这种制造热销假象的行为,旨在影响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竞争白热化是催生营销乱象的根本原因。随着新能源车型同质化加剧,车企为突破重围不惜突破底线。头部新势力企业通过社交媒体制造话题的成功案例,引发行业集体效仿。从编造虚假评价到恶意P图丑化竞品,从雇佣水军带节奏到公开贬低对手产品,"黑公关"事件频发。某车型被恶意P成殡仪车的案例,暴露出行业竞争已陷入恶性循环。

中国广告协会已明确发声,要求汽车行业恪守法律与道德底线,为营销传播系上"安全带"。这种无底线营销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在透支企业品牌信用。当行业陷入比拼胆量和下限的怪圈,最终受损的将是整个产业生态。汽车营销回归产品本质,重建消费者信任,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更多热门内容
​小米汽车再添强将:兰博基尼设计大师助力,欧洲市场布局全面提速​
电车界在9月4日爆出重磅消息,小米汽车再度引发关注!前兰博基尼首席外饰设计师FabianSchmölz正式加入小米汽车,负责其欧洲外观设计团队。FabianSchmölz在汽车设计领域声名显赫,曾主导兰博基尼…

2025-09-06

​小米汽车加速欧洲征程:兰博基尼设计师加盟,市场竞争力再升级​
在电动汽车行业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小米汽车于9月4日迎来了一个重磅消息:前兰博基尼首席外饰设计师FabianSchmölz正式加盟,担任小米汽车欧洲外观设计团队的负责人。这一切为小米在2027年正式在欧洲销售电…

202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