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智能家电“智”多却难用,打工人直呼:这“智能负担”何时能休?

时间:2025-09-11 09:14:33来源:快刀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当智能家居的概念席卷家电市场,消费者却发现这些“高科技”产品带来的不仅是便利,还有层出不穷的烦恼。从重庆九龙坡的小朱到杭州的咪爸,无数用户正在经历智能家电带来的“甜蜜负担”。

小朱每天下班后都要面对两场“战斗”:先是协调小爱、天猫等智能设备控制空调风扇,避免它们“打架”;接着要清理扫地机器人留下的污垢,这个号称智能的设备连自身清洁都做不好。这种场景正在全国各地的家庭中上演,智能家电的便利性似乎远不如宣传中那般美好。

尽管各大厂商在财报中频繁提及AI空调、智能冰箱等新品,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预计突破9523亿元,但用户实际体验却与预期存在巨大落差。在小红书等平台,不少消费者吐槽花费数月工资购买的智能家电,反而成了生活中的“麻烦制造者”。

大模型技术的引入本应带来革命性改变,但现实却令人失望。某品牌电饭煲配备了七八个功能,洗衣机AI模式复杂到让人眼花缭乱,可实际使用下来煮饭还是煮饭,洗衣还是洗衣。智能音箱经常“答非所问”,智能冰箱提供的饮食建议还不如网络搜索可靠,智能空调的温度调节更是忽冷忽热。

技术不成熟是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大模型在家电领域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算法和数据积累不足,难以准确理解用户需求。更严重的是,部分厂商过度追求营销噱头,在技术研发和产品优化上投入不足,导致产品体验与宣传严重不符。

高昂的使用成本也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以扫地机器人为例,不仅购买价格昂贵,后续的耗材费用更是惊人。主刷、尘袋、滤网等配件需要定期更换,每月耗材支出轻松破百。某些高端机型的主刷更换费用高达数百元,让用户直呼“用不起”。

复杂的操作流程同样困扰着用户。佛山钱晨家中拥有10多件智能电器,分别来自不同品牌,每个品牌都有独立的语音控制系统和App。想要打开美的风扇,却可能误唤小爱同学,一番折腾后发现,直接手动操作反而更方便。这种品牌间的互不兼容,让智能家居变成了“智能麻烦”。

系统不稳定和故障频发也是普遍问题。杭州咪爸家的全屋智能系统,光是给各种设备换电池就要耗费数小时,温度计、智能门锁等设备经常离线。广东翘翘家的扫地机器人更是在“边拖边扫”模式下频繁返回基站,不仅效率低下,还导致水费激增。

不同品牌间的责任推诿让用户更加无奈。钱晨曾试图同时控制美的和小米的风扇,却因语音助手冲突而失败。向客服反馈时,两边都指责是对方设备的问题。这种相互甩锅的现象,暴露了智能家电行业缺乏统一标准的弊端。

待机功耗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海南王静家中安装了众多智能设备,每日待机电量达12度。夏季空调开启时,月电费超过1000元,冬季也要400多元,一年电费竟比物业费还高。这些隐形支出,让智能家电的“智能”二字大打折扣。

行业专家指出,智能家电企业需要回归产品本质,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同时,建立统一行业标准迫在眉睫,只有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才能真正为用户创造便捷舒适的智能家居环境。否则,这些华而不实的“电子垃圾”终将失去市场支持。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