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市场结构分化特征显著,新能源板块与AI板块呈现“冰火两重天”的走势。以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为代表的行业指数涨幅达15%,基金份额激增超100%,成为市场焦点。与此同时,AI板块的光模块指数自9月初以来累计下跌17%,明星股“易中天”组合跌幅达20%,资金流向呈现明显切换。
板块轮动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估值与政策双重作用。万得科技大类指数当前估值达47倍,较2015年峰值高出50%,远超近十年17.5倍的中位数水平,其中光模块细分领域估值突破70倍。相比之下,新能源板块估值仅24.6倍,接近十年估值下限,形成显著估值差。政策层面,7月会议明确提出“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新能源、化工等周期行业迎来供给侧优化机遇。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加速成为新能源板块走强的关键变量。据统计,8家电池企业已布局总规模0.3GWh的中试线,全球十大车企集体选择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行业龙头先导智能上半年固态电池设备订单达5亿元,全年预计突破10亿元;宏工科技干法设备获多笔订单,硅碳CVD流化床样机将于11月推出。技术突破带动市场预期,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较液态电池提升30%,安全性显著提升,应用场景从新能源车延伸至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储能赛道则呈现困境反转态势。2024年行业供过于求局面在2025年彻底扭转,上半年国内新增储能装机56GWh,同比增长68%,带动电池出货量激增109%。海外市场同样爆发,美国储能补贴政策延续至2033年,欧洲分时电价差扩大至0.5欧元/度,推动工商业储能投资回报率超15%。全球储能装机容量预计十年增长七倍,突破1TW/3TWh,对应投资需求达1.2万亿美元。AI数据中心需求成为新增长极,100MW数据中心可带动450-800GWh储能需求。
企业业绩印证行业高景气。阳光电源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128%,营收占比达40.89%,超越光伏逆变器成为第一大业务,全球市占率升至18%-20%。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企业储能业务平均增速超80%。海外市场方面,中国企业在2025年上半年斩获199个海外订单,总规模160GWh,同比增长220%。
对于投资者而言,新能源板块细分领域众多,选择难度较大。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覆盖阳光电源、亿纬锂能等核心龙头,场外联接基金代码为024420,提供便捷配置工具。但需注意,基金投资存在风险,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评估估值修复空间与政策落地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