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洋河股份旗下手工班产品获得中国酒业协会与方圆标志认证集团联合认证,成为国内首个通过权威机构认证的高端年份白酒,这一消息在白酒行业引发广泛讨论。江苏另一家知名酒企今世缘随后发布海报,以“原浆、真年份?好喝才是王道”的文案回应,将年份酒市场的争议推向高潮。尽管今世缘方面澄清该海报仅为品牌宣传,但此次互动仍让消费者对年份酒的真实性产生更多思考。
消费市场的变化正在重塑年份酒的价值。根据《2025年京东超市陈年白酒消费趋势报告》,中国陈年白酒市场规模已突破1300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将增长至1500亿至2000亿元。消费者从“有酒喝”转向“喝好酒”“喝名酒”,最终聚焦“喝老酒”的趋势日益明显。老酒因其独特的风味和稀缺性,成为高端消费群体的首选,这也促使酒企将年份酒作为突破行业困境的关键策略。
当前白酒行业面临库存积压和价格倒挂的双重压力,年份酒因其高附加值和消化产能的特性,成为企业破局的重要抓手。随着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具备历史积淀的龙头企业凭借窖池、陶坛等资源优势,将老酒储藏作为品质竞争的核心。五粮液、泸州老窖、舍得等企业近年来纷纷推出老酒战略,试图通过抢占忠实用户群体提升品牌影响力。
然而,年份酒市场的乱象始终存在。产品标注的年份标准缺乏统一规范,有的以基酒陈酿时间为准,有的以灌装时间为准,基酒比例更是成为“灰色地带”。部分企业将少量高年份基酒与低年份基酒混合后标注为高年份产品,甚至存在完全未使用标注年份基酒的情况。更有企业将“年份酒”注册为商标,通过名称误导消费者,导致市场信任度下降。
针对这些问题,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持续推动标准建设。2009年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白酒年份酒团体标准》,要求产品标注酒龄需小于基酒加权平均酒龄,且主体基酒占比不低于80%;2021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白酒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年份酒标签需标注真实基酒年份和比例。今年,中国酒业协会联合泸州老窖发布《瓶储年份酒团体标准》,进一步细化监管要求。但受限于检测技术,基酒真实年份难以通过化验验证,且团体标准缺乏强制执行力,导致执行效果有限。
行业专家指出,年份酒的长远发展需以“真实”为核心。龙头企业应主动承担责任,坚持基酒真实、储藏真实、年份真实、品质真实、标注真实,避免短期利益驱动。同时,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需突破检测技术瓶颈,推动基酒比例透明化,为市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当前,年份酒市场正经历品质与标准的双重变革,唯有以真实破局,才能赢得消费者信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