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2025年锂价“先扬后抑” 新能源市场如何应对?电车价格走向几何

时间:2025-09-12 18:09:06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碳酸锂市场近期再掀波澜,价格呈现先扬后抑态势,让市场参与者回想起2021年那轮“一天涨一万”的剧烈波动。在江西新余赣锋锂业工作的钟师傅对此深有感触,2021年他作为车间领班,年终奖高达2万元,相当于当地私营单位年均收入的一半。这一细节折射出锂价波动对产业从业者的直接影响。

追溯锂价十年轨迹,供需关系始终是核心推手。2015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引发需求井喷,叠加智利盐湖提锂巨头因极端天气减产,国内企业如赣锋锂业抓住机遇扩产,钟师傅正是在此时入职。真正的价格狂潮出现在2021-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激增157%,而2019-2020年锂价因消费电子市场低迷已从8万元/吨腰斩至4万元/吨,企业扩产意愿低迷,叠加疫情延误矿场建设,供给缺口导致碳酸锂价格在一年内从5万元飙升至60万元,涨幅达12倍。当时行业甚至出现抢购次品锂矿的现象,中间商单吨利润突破10万元。

但市场规律很快显现。2022年底新能源补贴退坡,2023年行业进入去库存周期,全球锂矿产能集中释放,价格迅速回落至当前8万元/吨左右。海外购矿者损失惨重,部分小型矿场尚未投产即因价格暴跌被迫停工。今年8月的价格波动主要源于短期供给扰动:宁德时代宜春锂矿因许可证到期停产,青海某盐湖提锂企业同步检修,引发市场对供给紧张的担忧。

对于后市走向,市场存在分歧。乐观派认为,随着澳洲高成本锂辉石矿陆续关停,行业出清接近尾声,价格有望回升至8万-8.5万元/吨。但谨慎观点指出,当前全球锂资源过剩达14万吨,宁德时代等企业随时可能复产,当前波动仅为短期现象。更关键的是,行业生态已发生根本变化:供给端南美盐湖、非洲矿山及国内川藏项目形成多元格局,单个矿场停产影响有限;需求端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从157%降至20%左右,储能需求占比不足20%,难以支撑价格暴涨。技术进步进一步压缩了供需错配空间,盐湖提锂成本持续下降,新产能投放周期大幅缩短。

对消费者而言,锂价波动对新能源车价格的影响有限。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升级持续降本,宁德时代麒麟电池、比亚迪刀片电池等创新产品使成本下降超10%。车企规模化生产进一步稀释原料成本波动,且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更倾向通过提升续航(如600公里车型)等配置增强竞争力,而非冒险提价。政策层面,监管部门持续打击投机炒作行为,同时锂电池回收产业日趋成熟,2025年回收量预计达6万吨,相当于全球产量的4%,为市场提供稳定供给。

产业链各环节境遇分化:低成本盐湖提锂企业保持盈利,高成本矿场被迫停产;中游锂盐加工厂面临矿源不稳定与成本倒挂双重压力;下游电池厂商和车企则积极布局固态电池研发与回收体系,为长期竞争储备技术。像钟师傅这样的产业工人虽身处行业调整期,仍期待通过技能提升获得薪资增长。这场价格周期实质是新能源产业从野蛮扩张向理性发展的必然过程,能源转型的大方向未受动摇。对消费者而言,市场调整将带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对企业而言,唯有深耕技术、夯实实业方能行稳致远。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