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美国AI创业圈掀起狂热:00后辍学奔硅谷,住“棺材舱”996,只为追逐万亿梦

时间:2025-09-13 19:20:44来源:新智元编辑:快讯团队

在旧金山,一场由人工智能驱动的创业风暴正席卷而来。这里的年轻创业者们以近乎极端的方式追逐梦想——他们放弃学业、社交和正常作息,将全部精力投入AI领域,只为在这场万亿级竞赛中抢占先机。

28岁的Marty Kausas是这场浪潮中的典型代表。这位Pylon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连续三周保持每周92小时的工作时长,办公室里的"棺材舱"成了他的临时住所。当被问及为何如此拼命时,他直言:"去大公司当程序员太无聊了,创业才是我想玩的游戏。"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让他成功为AI客服项目筹得5100万美元投资。

类似的疯狂故事在硅谷比比皆是。23岁的Emily Yuan从斯坦福退学后,与人共同创立了AI金融基础设施公司Corgi。她将社交活动严格限定在与工作相关的领域,办公室外的短暂休息时间也常用于讨论融资策略。这位年轻创业者坦言:"既然能创办改变世界的公司,为什么要去酒吧浪费时间?"

这场创业狂潮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2004年,20岁的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宿舍开发出Facebook雏形后毅然退学,最终缔造了社交媒体帝国。同样在斯坦福校园,19岁的山姆·奥特曼因觉得课堂"与未来脱节"而辍学创业,如今他掌舵的OpenAI已成为AI领域的标杆企业。

新一代创业者正沿着前辈的足迹狂奔。25岁的Nico Laqua在Corgi公司推行"床垫文化",新员工入职礼物就是办公室床垫。他自豪地表示:"公司三分之二员工都纹了公司logo纹身。"这种极端工作方式在AI初创圈已成常态,创业者们将办公室之外的社交压缩到健身房训练或行业沙龙。

Y Combinator创业孵化器的数据印证了这股热潮。这家培育出Airbnb等巨头的机构,今年夏季项目收到2万份申请,其投资的5000余家公司总估值已超8000亿美元。合伙人Jared Friedman观察到:"历史正在重演,但AI浪潮的规模可能是互联网初期的十倍。"

在梅森堡海滨创业园区,24岁的Haseab Ullah展示了典型的创业者生活。他住在由办公楼改造的"睡眠舱"里,每天靠Uber Eats外卖解决三餐,每月700美元的租金包含20个床位。这种集工作与生活于一体的空间,正成为硅谷新贵的标准配置。

创业者们的极端行为背后,是AI技术带来的巨大机遇与压力。25岁的Luke Igel严格遵循"996"工作制,其开发的AI视频编辑软件已获得投资。20岁的Amogh Chaturvedi和两位联合创始人以6位数价格卖掉首家AI会计软件公司后,转而经营用户行为分析公司,办公室就设在合租公寓的客厅里。

这场创业革命甚至蔓延到了国际。18岁的哈萨克斯坦少年Arlan Rakhmetzhanov在高中时期开发AI工具获得斯坦福研究机会后,毅然退学创办Nia公司。如今他带着父亲和兄弟在旧金山追逐AI梦,投资人送他的充气床垫升级为真床,成为这个小团队最近的重大庆祝事件。

在AGI House别墅里,32岁的Jeremy Nixon定期举办"阅读马拉松",要求参与者必须读完整本书。这种看似古怪的活动,实则是创业者们交流技术、寻找合作者的特殊方式。风投公司员工Michelle Fang发现,AI圈派对常不提供酒精——很多创始人还未到法定饮酒年龄,且"喝酒在这里并不酷"。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