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国盛证券:太空算力破局地面困境,AI算力新战场延伸至苍穹,投资机遇显现

时间:2025-09-13 19:51:52来源:智通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随着全球科技巨头加速布局人工智能领域,算力需求正以指数级速度攀升。在"星际之门"等超大规模项目启动及云服务厂商资本支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传统地面数据中心面临能源消耗、散热效率及土地资源的三重瓶颈。这一产业困境正催生新型解决方案——太空算力,该领域已吸引英伟达、亚马逊等国际科技巨头率先布局。

据国盛证券最新研报显示,当前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速远超预期。研究机构Rand预测,至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AIDC)年耗电量将达347吉瓦,相当于300余座大型核电站的发电量。散热问题同样严峻,百万张GPU集群产生的局部热流密度已超250瓦/平方米,传统水冷方案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更可能引发区域性热岛效应。以meta公司新建计算中心为例,其预估年用水量将超过所在郡县全年供水量。

太空算力通过将数据中心部署至近地轨道,创造性地突破了地面限制。该技术利用卫星搭载的计算设备进行在轨数据处理,通过星间激光通信实现毫秒级数据传输。真空环境与持续光照条件使其具备三大核心优势:无需额外能源供应、散热效率提升80%以上、计算单元可分布式协同工作。北京星空院轨道辰光项目负责人透露,其晨昏轨道卫星群组成的太空数据中心,单机柜运算效率较地面提升3-5倍。

全球产业界已开启太空算力竞赛。美国Starcloud公司计划建设首个千兆瓦级轨道数据中心,中国"三体计算星座"首批12颗AI卫星已完成部署,每秒可执行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资本市场对此反应热烈,北京星空院轨道辰光近日完成数亿元首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多家顶级风投机构。A股市场中,顺灏股份、杭钢股份等企业因提前布局卫星通信与算力芯片领域,股价近三个月累计涨幅超40%。

技术可行性验证方面,ADA Space与浙江实验室的合作项目已实现关键突破。其研发的太空算力卫星采用液氦冷却系统,在轨测试显示单机柜功耗较地面降低65%,计算延迟稳定在15毫秒以内。国盛证券分析师指出,随着SpaceX星链等低轨卫星网络的成熟,太空算力有望在2027年前实现商业化运营,初期市场规模预计达200亿美元。

产业链投资机会正逐步显现。美股市场建议关注太空基础设施供应商SOCE与火箭发射企业RKLB,A股市场则可关注参与卫星制造的普天科技、中国卫星,以及具备数据中心建设经验的杭钢股份。但需警惕三大风险:AI技术迭代放缓导致需求下降、太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项目融资成本超预期攀升。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