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渗透,工业领域正经历一场效率革命。IDC最新报告显示,2025年大模型及智能体在工业企业中的应用比例将从2024年的9.6%跃升至47.5%,其中73.7%的企业已将AI从试点阶段推向数十个业务场景。Google云对2500名企业高管的调查印证了这一趋势:超过70%的受访者表示,部署生成式AI首年即实现投资回报。
这场变革正重塑金融业的底层逻辑。华为数字金融军团CEO曹冲在全联接大会上指出,行业需求已从技术验证转向实效导向,客户开始用投资回报率严格评估AI解决方案。作为应对,华为推出FAB金融智能体加速器,通过预置50余个场景工作流和30余个原子化能力,将智能体开发周期从数月压缩至数周。
金融业的AI进化史清晰可见:1978年中国银行引入首套主机系统,开启自动化进程;2002年招商银行推出掌上银行,推动业务线上化;如今行业正迈入第三阶段——数智化深度变革。工行半年报显示,其100余个业务已嵌入AI智能体;邮储银行则完成230余项大模型场景建设,日均处理超3万笔信审业务。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数字化领先银行的股东回报年均增长8.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华为的转型轨迹与行业同频共振。15年前以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切入金融领域,如今已构建覆盖芯片、云、AI的全栈能力。沙利文与IDC数据显示,华为云连续两年位居中国金融行业大模型市场首位。曹冲透露,华为已与全球11000余家伙伴合作,服务超过5600家金融机构。
面对中小银行的技术短板,华为提出"解耦式"开发理念。通过将智能体功能与模型能力分层解耦,构建细分场景的"业务专家"模型。例如在信贷审批场景,系统可结合强化学习与领域知识,使AI决策更接近资深专家水平。这种模块化设计避免了重复开发,某城商行借此将智能客服开发效率提升60%。
安全是金融AI的底线。华为此次发布零信任园区网、量子安全广域网等方案,其中量子加密技术可将破解时间从1万亿年压缩至100秒。在算力层面,昇腾集群通过动态负载均衡技术,使推理资源利用率提升40%。数据层面,华为将传统数据湖升级为"知识湖",叠加知识图谱与业务上下文,使AI决策准确率提高25%。
生态共建成为破局关键。华为"融海计划"下设三大子计划:金融伙伴出海计划已助力长亮科技为菲律宾UnionDigital银行35天上线核心系统;方案精筑计划与神州信息开发的分布式系统,实现每秒万笔交易处理;睿变创新计划则帮助某银行将信贷报告生成时间从数天缩短至数小时。在人才培养方面,华为已完成30余家金融机构的AI实训,计划三年内覆盖国内外各5000名数智化人才。
"AI对金融的变革是深远的,既要坚定布局未来,也要脚踏实地。"曹冲强调。华为正从算力供应商转型为AI转型合伙人,通过底座、模型、知识、平台等八维能力构建,支撑客户实现从GUI被动服务到LUI主动服务的跨越。这种转变在菲律宾数字银行UnionDigital的案例中已现端倪——其核心系统上线后,客户开户流程从45分钟压缩至8分钟,验证了AI赋能的商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