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发生一起因醉酒后使用“智驾神器”驾驶引发的危险驾驶案件,涉事驾驶员被依法判刑。这一事件将近期在电商平台上热销的“脱手神器”“辅助驾驶免打扰模块”等所谓“智驾作弊工具”推上风口浪尖,引发社会对智能驾驶安全边界的广泛讨论。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L2级智能网联汽车保有量激增,部分商家瞄准驾驶员逃避系统监管的需求,推出形形色色的“作弊装置”。在某电商平台,“泽泽汽车百货”账号宣称其销售的磁性方向盘贴“全程解放双手”,视频显示该产品通过内置磁铁模拟人手握力,使车辆脱手检测系统误判驾驶员仍在操控。截至9月29日,该商品已售出2316件,有买家评论称“高速行驶1000公里无需接管”。
另一款名为“科技布”的产品则采用电容感应技术,通过模拟人体皮肤微电流欺骗方向盘传感器。有用户上传视频显示,在车流量大的高速公路上以114公里时速行驶时使用该产品,全程未收到系统提示。更有商家声称可永久屏蔽脱手检测,但经专业人士核实,此类操作多涉及非法改装硬件。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胡杰教授揭秘,这些“神器”本质是通过物理手段伪造驾驶状态:磁性配重块触发扭矩传感器,电容贴片模拟生物电信号,甚至通过调节收音机音量制造操作假象。他特别指出,电商平台将危险产品包装成“装饰环”“防滑套”等普通商品销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湖北朋来律师事务所刘源波主任分析,销售此类产品的商家可能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罪,甚至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共犯。他强调,电商平台若未履行审核义务,放任危险产品销售,监管部门应依法追责。
业内专家指出,当前市场主流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存在明确技术边界。东风猛士科技智能越野网联部总监杨晗表示,该级别系统无法应对所有复杂路况,驾驶员必须保持持续监控状态。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陈定方教授比喻:“脱手99次安全不等于第100次安全,脱手检测系统正是为防范这关键的一次。”
根据2022年实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L2级系统要求驾驶员随时准备接管车辆。正在征求意见的强制性新国标进一步明确,驾驶员手部或视线脱离5秒即需提示,累计脱手达规定次数后应禁用辅助功能。胡杰教授解读,新规通过数据记录要求,可准确区分是系统失灵还是人为疏忽。
杭州这起危险驾驶案件具有典型警示意义。涉事驾驶员醉酒后坐在副驾,通过“智驾神器”启动辅助系统,途中因系统失效导致道路堵塞,最终被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刑。法律界人士提醒,使用作弊工具脱手驾驶,一旦发生事故将承担全部责任,这种行为本质上是用公共安全冒险。
专家集体呼吁,消费者应正确认识辅助驾驶技术边界。陈定方教授特别提醒:“所谓‘解放双手’实为放弃责任,辅助驾驶的初衷是提升安全,绝不能成为违法行为的‘挡箭牌’。”随着国庆中秋长假临近,交通管理部门提醒智能汽车用户:握紧方向盘、保持清醒驾驶,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最基本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