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近日圆满落幕,期间来自东盟国家的智库学者与媒体记者组成参访团,深入浙江杭州、金华、湖州等地,实地探访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印度尼西亚拉贾瓦里电视台记者奥利维娅·费拉里在体验多项前沿技术后感叹:“中国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之丰富,远超想象。”
在杭州的展览现场,宇树科技研发的机器人随音乐节奏灵活舞动,云深处科技的机器狗完成高难度后空翻动作,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产品甚至化身交响乐指挥家。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让参访团成员纷纷举起手机记录。奥利维娅边拍摄边表示:“从工业生产到艺术创作,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人类生活的边界。”
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科技变革同样引发关注。参访团成员使用AI翻译设备与商户无障碍交流,完成跨国采购。缅甸亚洲名誉传媒首席运营官德瓦桑现场体验后指出:“语言障碍的消除,让全球中小商户都能平等参与国际贸易。”市场内,具备拍照、翻译、答疑功能的智能穿戴设备琳琅满目,商户李军介绍称,AI技术已深度融入销售环节,既能优化客户沟通,又能提供精准营销策略。
商贸城推出的商品贸易大语言模型和Chinagoods AI智创服务平台,正在改变传统贸易模式。商户上传中文视频后,系统可自动生成30余种语言版本,帮助拓展海外市场。目前,该市场拥有7.5万个商铺,经营210多万种商品,缅甸知名连锁超市City Mart的采购清单便源自此处。德瓦桑认为:“这里为全球创业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
在浙江金华,参访团见证了传统工业村的绿色转型。安吉余村曾因过度开采导致环境恶化,经过20年持续治理,裸露的矿山崖壁重披绿装,废弃矿坑变身湖泊与露营基地。由旧厂房改造的“余村印象”图书馆,通过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成为乡村零碳建筑的典范。
如今的余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去年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205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万元。奥利维娅在考察后表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之道,在这里得到了完美诠释。”
马来亚大学战略与国际研究系主任罗伊·安东尼·罗杰斯时隔30年再次访华,巡检机器人在高危场景中的应用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指出:“中国的数字化进程不仅体现在机器人领域,更渗透到医疗、贸易、文化保护等社会各个方面,这种全面转型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