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徐扬生谈AI时代教育变革:重情感创造个性,培养未来所需人才​

时间:2025-10-02 08:48:41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迭代的当下,一场关于教育变革的深度探讨正在学术界引发广泛共鸣。港中深校长徐扬生近日在专题分享中指出,人工智能带来的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对人类教育体系的根本性挑战。当机器智能以指数级速度逼近人类认知边界时,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重构需求。

这场由罗永浩与周鸿祎对谈、吴泳铭云栖大会演讲引发的认知风暴,揭示出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要变革的共识。徐扬生特别强调,教育领域将首当其冲承受技术革命的冲击波。当社会结构、职业形态乃至思想文明走向都面临重塑时,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体系必然需要彻底转型。

在人机智能的激烈碰撞中,人类教育的独特价值逐渐清晰。徐扬生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与具备超强记忆、计算和知识储备能力的AI相比,人类在情感表达、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然而现行教育体系却呈现出本末倒置的倾向:高考试卷中记忆类题目占比高达70%,创造力考核仅占5%,这种培养模式导致学校沦为"考试机器"的加工厂。

对优秀人才的传统评判标准正在遭受质疑。当清北录取率成为衡量学校质量的金科玉律时,教育实质上陷入了记忆力和理解力的狭隘竞争。徐扬生警示,这种培养模式产出的"高分人才",很可能既不符合未来社会需求,也难以在AI时代获得成功。真正需要的是具备情感智慧、创新能力和坚韧品格的复合型人才。

关于未来人才的核心素质,徐扬生给出明确画像:15%的勤奋、15%的理性思辨能力、30%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占比40%的顽强意志。这种能力结构与中国学生的现实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我们在勤奋和理性方面表现优异,但创造力和顽强精神显著落后。相较而言,印度、东南亚等地区的学生在抗压能力和持续奋斗方面展现出更强优势。

针对AI时代的人才培养路径,徐扬生提出"学、思、践、悟"的四阶模型。学习阶段强调兴趣驱动和方法论构建,思考阶段需要保留足够的闲暇空间,实践阶段则要求突破课堂边界。他特别指出,中国学生普遍缺失的实践环节,恰恰是知识内化和智慧生成的关键场域。没有真实场景的淬炼,课堂所学终将沦为纸上谈兵。

在具体实施层面,徐扬生提出六项改革建议:首先重构教与育的关系,将思维培养置于知识传授之前;其次调整考核重心,从记忆竞赛转向理性思辨;第三要建立"社会即课堂"的实践体系;第四强化艺术教育对情感和创造力的滋养;第五推动文理学科深度融合;最后通过全球视野培养建立完整的世界观。这些建议直指当前教育体系的深层矛盾,为转型提供了可操作的路线图。

这场教育变革的实质,是重新定义人类在智能时代的独特价值。当机器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认知劳动时,教育必须转向培养那些使人类区别于机器的核心能力。正如徐扬生所言,真正的教育不应是标准件的批量生产,而应是独特灵魂的精心雕琢。这种转变不仅关乎个人发展,更决定着整个文明在智能时代的进化方向。

更多热门内容
美顶级投资者:人工智能开启“超级周期”,将深刻变革世界多领域
甘古利认为,第二个撼动科技行业的趋势是,独立创始人现在即使不购买设备或雇用程序员也能取得成功,因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他们“在完全不懂编程的情况下进行开发和编码”。他说,上一轮科技热潮主要集中在亚马逊和元宇宙公…

2025-10-02

上海生成式AI服务备案登记“双破百”,为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树标杆
截至9月30日,上海市人工智能产业再传捷报——新增10款已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至此,上海累计完成备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数量正式突破102款,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登记“双破百”…

2025-10-02

从物理到AI底层:OpenAI幕后工程师Scott Gray如何用CUDA内核改写训练规则
在 OpenAI 的官方介绍中也明确提到,他的工作重心是「优化深度网络在 GPU 上的性能」。 与在 Nervana 时一样,OpenAI 也将这些高性能的块稀疏内核进行了开源,旨在推动整个社区在模型和算法…

2025-10-02

探访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共赴世界城市日共话智慧城市未来
2025年,世界城市日将继续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推出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化、青年友好的社会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多样的论坛、展览、公益等形式,提升公众对智慧城市与可持续未来的关注与参与,推动社会各界探…

2025-10-02

港科大(广州)仿生机器人赛:全栈实战校企携手 破局产业痛点
南方财经记者观察到,港科大体系近百名本硕博学生及毕业生带来了十多个创新成果,围绕仿生机器人开展的全栈技术实战,正在以“小切口”破解机器人产业痛点。 今年5月,港科大(广州)与天太机器人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为参赛…

2025-10-02

探访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共话智慧城市创新发展与民生温度
2025年,世界城市日将继续践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推出一系列高水平、国际化、青年友好的社会活动,通过内容丰富多样的论坛、展览、公益等形式,提升公众对智慧城市与可持续未来的关注与参与,推动社会各界探…

2025-10-02

​《生成式AI安全应急指南:从事件分类到响应全流程详解》​
今天分享的是: 报告共计:35页 《》(V1.0-202509)由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2025年9月发布,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多单位参与起草,旨在指导生…

2025-10-02

OpenAI幕后英雄Scott Gray:从底层优化到赋能AI新架构的硬核之路
在 OpenAI 的官方介绍中也明确提到,他的工作重心是「优化深度网络在 GPU 上的性能」。 与在 Nervana 时一样,OpenAI 也将这些高性能的块稀疏内核进行了开源,旨在推动整个社区在模型和算法…

2025-10-02

OpenAI深夜发布Sora2:推出配套App,开启视频生成与社交新体验
2024 年 2 月发布的初代 Sora 模型,在很多方面都堪称视频领域的 GPT-1 时刻 ——这是视频生成首次让人觉得开始行得通,像物体恒存性这样的简单行为,也随着预训练计算量的提升而出现。通过观看 …

2025-10-02

AI邂逅千年徽韵!安徽名人馆“星火伴游”上线,开启智慧文旅新体验
这是继合肥科技馆之后,“星火伴游”在安徽落地的又一重要文化场馆,也是其从科普教育场景迈向深度文旅场景,人工智能大模型驱动智慧文旅建设的重要实践。 本次“星火伴游”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系统部署与场馆知识库配置并成功…

202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