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某头部电动车企业正经历国内市场增长瓶颈,9月销量同比下滑5.5%,迫使其加速布局海外市场。这家被业界称为"电车一哥"的企业,通过在日本市场实施激进价格策略,成功实现出口量同比暴增107%,在海外市场的扩张速度显著加快。
日本市场成为该企业海外战略的关键突破口。尽管当地燃油车仍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正在提升。该企业抓住这一契机,对多款车型实施大幅降价,其中某主力车型降幅达117万日元(约合5.6万元人民币),最低售价下探至149万日元(约合7.1万元人民币),较同级别丰田雅力士便宜1万多元人民币。另一款中型电动车售价不足15万元人民币,甚至低于国内同款车型价格。
这种"以价换量"的策略标志着企业战略的重大转变。此前该企业在海外市场主打高端路线,产品定价普遍高于国内市场,在欧洲多国销量已超越特斯拉。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公开强调其欧洲整体销量仍保持领先,侧面印证了中国企业带来的竞争压力。如今价格策略的调整,显示出企业从利润优先转向规模扩张的决心。
支撑这种战略转型的底气来自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该企业不仅实现动力电池自给,还掌握汽车芯片等核心技术,通过垂直整合将制造成本压缩至行业最低水平。这种成本优势在全球市场尤为突出——全球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六家来自中国,就连特斯拉也需要从中国供应商采购电池组件,这使其海外竞争对手面临更高的成本压力。
该企业的海外扩张具有双重战略意义:一方面通过挑战特斯拉巩固全球地位,其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是特斯拉的数倍;另一方面通过国际市场反哺国内,形成双向增长引擎。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近期也展开反击,第三季度交付量达49.7万辆创历史新高,并计划推出售价10多万元的Model Q车型,预示着双方竞争将进一步升级。
行业分析师指出,中国电动车企业的海外扩张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承载着提升"中国制造"国际形象的重任。通过在发达国家市场与特斯拉正面交锋,既能检验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全球竞争力,也能为整个产业积累宝贵的国际化经验。这种竞争格局的演变,正在重塑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