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自2016年起启动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聚焦32岁以下科研潜力突出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三年稳定资助与"以奖代补"模式,为创新人才提供成长沃土。作为该项目培育的杰出代表,东南大学车辆工程系主任庄伟超,正以智能汽车与飞行汽车领域的突破性成果,诠释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担当。
这位85后学者拥有跨学科学术背景:2012年于南京理工大学获车辆工程学士学位,2017年取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21年执掌东南大学车辆工程系教鞭。其研究聚焦智能汽车决策规划与车辆动力学控制,在自动驾驶算法优化与陆空一体飞行汽车领域取得系列突破。
2022年春,突如其来的疫情给自动驾驶研发带来严峻挑战。当校园封闭、交通管制导致实车测试停滞时,庄伟超团队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开辟夜间测试场,利用凌晨车流稀疏时段验证低速自动驾驶算法。成员们轮班值守,常在破晓前完成数据采集与分析,确保研发进度不受影响。
更具挑战的是与车企的联合攻关。当年夏季,与开沃汽车合作的自动驾驶巴士项目进入关键期,但防疫措施限制了人员流动。庄伟超带领核心成员与车企工程师组建"闭环研发组",驻厂开展夜间封闭测试。某次算法迭代验证中,团队连续奋战30小时,在黎明前完成系统稳定性测试,成功守住项目节点。
2024年冬,"东大鲲鹏1号"飞行汽车研发进入冲刺阶段。这款全球首创的分布式电驱动陆空一体飞行汽车,面临跨域控制、动力冗余等技术难题。研发周期紧张叠加飞行测试对气象条件的严苛要求,团队在获批的有限时间内展开高强度攻关。
项目核心成员曾连续72小时轮班调试,实验室角落的行军床见证着他们的坚守。某次凌晨测试中,舵机响应延迟问题突然浮现,庄伟超立即组织排查,直至次日中午才锁定解决方案。这种在极限条件下突破创新的精神,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在"青托"平台成长的生动注脚。
从自动驾驶到飞行汽车,庄伟超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当创新激情遭遇现实困境,青年科技工作者既能灵活调整策略,也能在压力下迸发更强创造力。那些通宵调试的实验室、临时搭建的测试场、跨城协作的日日夜夜,最终凝结成推动行业进步的技术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