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11购物节再度拉开帷幕,这场被称作“史上最长”的电商盛宴,今年不仅启动时间大幅提前,各大平台还纷纷推出新玩法、新策略,试图在存量市场中挖掘新的增长点。中秋国庆假期刚结束,快手、抖音电商、京东等平台便迅速启动预售,小红书、淘天等紧随其后,几乎所有主要电商平台都在十月中旬前完成布局,一场关于用户注意力与消费力的争夺战就此打响。
与往年不同,今年双11的节奏发生了显著变化。平台不再单纯追求促销周期的延长,而是通过与中秋国庆等消费旺季的无缝衔接,提前点燃消费热情。抖音电商在节后第一天就开启双11,大量商品页面标注“双11提前购”,直播间里“保价双11”的承诺此起彼伏。淘天则通过每月两场的“88大促”,将营销节点串联起来,为商家提供更多测试货品和调整策略的机会。这种设计让双11不再是孤立的巅峰时刻,而是成为全年促销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帮助商家更从容地应对物流与仓储压力,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充裕的决策时间和更稳定的购物体验。
在促销策略上,平台纷纷聚焦“单品”突破。京东新增“官方直降”玩法,直接针对单品维度设定最低让利比例,确保价格竞争力;小红书首次推出“重点单品”频道化曝光机制,入选商品将获得全场景流量加持,价格竞争力由平台额外补贴保障。这种策略的背后,是平台对流量转化效率的深刻认知——在无限的货架与有限的用户注意力之间,唯有通过打造极具价格力和话题性的“爆款单品”,才能以点带面激活整个大促场域。一个成功的“爆品”不仅能带来短期销售额,更能为品牌创造长期曝光和影响力。
即时零售的加入,为双11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淘天、京东等平台积极推进传统电商、本地生活与即时零售的三位一体整合,通过开拓“近场”消费场景,打通线上线下履约链路。京东在其双11商家战略中强调“玩转全站流量”,将“秒送”业务作为扩容新场景之一,并针对即时零售商家设立激励奖金池。阿里妈妈则提出“四大场景红利”,重点强调近场即时零售与远场电商的协同,通过淘宝“闪购”实现“3小时送达”服务,带动线下实体门店销量。据统计,今年双11尝试这一合作模式的品牌数量已达千量级。然而,即时零售的红利目前更多由大品牌承接,中小品牌因门店网络和管理体系限制,短期内仍难以跨越这道门槛。
AI技术的深度渗透,成为今年双11的另一大看点。淘宝推出“AI万能搜”“AI助手”和“AI找低价”功能,构建以AI为核心的搜索交互矩阵,提升用户找货效率;阿里妈妈发布“万相台AI无界”,为商家提供全链路AI经营支持。京东在APP 16.0版本中搭载智能搜索推荐功能“爱购”,并重点布局AI数字人直播,为中小商家提供低成本带货解决方案。抖音电商则通过巨量云图和“即创”等AIGC工具,帮助商家分析消费者行为、生成营销素材。尽管当前面向消费者的AI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在后端经营提效上的价值已初步显现,为平台和商家突破存量压力提供了新的可能。
从节奏重构到单品聚焦,从即时零售到AI渗透,今年双11的四大变化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在存量市场中,平台和商家正通过更精细化的运营和更创新的技术应用,寻找可持续的增长路径。双11不再只是一个年末清仓的促销场合,而是成为驱动全年生意平稳、高效增长的“战略加速节点”。对于每一位认真参与的商家来说,真正的收获不在于GMV的峰值,而在于能否借助这些新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