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到2027年底充电设施“三年倍增”!充电网络更密更好用,车网互动添新力

时间:2025-10-19 04:07:07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为进一步破解电动汽车用户"里程焦虑",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能力"三年倍增"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底实现充电服务能力全面跃升的发展目标。该方案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设施性能、拓展应用场景三大路径,构建覆盖城乡、高效便捷的充电网络体系。

截至2025年9月,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充电设施总量达1806.3万个,相当于每5辆电动汽车配备2个充电桩。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突破6万个,形成跨区域出行"充电无忧"的保障体系。但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部分乡镇和农村地区充电设施覆盖率不足,节假日高速公路服务区"一桩难求"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设施数量与空间布局的双重短板,行动方案明确量化目标:到2027年底全国充电设施总量将增至2800万个,公共充电容量突破3亿千瓦,可满足8000万辆以上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在城乡布局方面,新建居住区将100%实现固定车位充电设施配套,农村地区新增1.4万个直流充电枪,实现乡镇公共充电设施全覆盖,消除充电服务"最后一公里"盲区。

设施性能升级成为方案另一重点。针对节假日高速公路、城市热点区域充电需求激增问题,方案提出新增160万个直流充电枪,其中包含10万个单枪功率250千瓦以上的大功率充电设施。高速公路服务区将新建改建4万个60千瓦以上"超快结合"充电桩,充电效率较现有设施提升30%以上。

国家能源局负责人指出,当前公共充电设施平均功率仅45.5千瓦,难以满足快速补能需求。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解释,大功率充电设施可使车辆在10分钟内补充200公里以上续航,显著提升长途出行体验。这种技术升级将推动充电服务从"可用"向"好用"转变,满足商务出行、应急补能等差异化需求。

充电网络建设正从"中心城市"向"全域覆盖"延伸,其战略价值已超越单纯的基础设施范畴。分布式的充电桩群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神经末梢",通过车网互动技术实现电能双向流动。电动汽车可在用电低谷期"囤电",高峰时段向电网反向送电,形成"移动充电宝"效应,有效平衡电网负荷。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将新增5000个以上双向充放电(V2G)设施,实现反向放电量超2000万千瓦时。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升电网调峰能力,更为用户创造新的收益渠道。据测算,方案实施将带动充电设备制造和建设投资超2000亿元,形成覆盖设备生产、网络建设、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