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全球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教授,于北京安详离世,享年103岁。这位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用跨越世纪的生命历程,在科学探索与人文关怀中书写了独特的人生篇章。
杨振宁夫人翁帆在《光明日报》发表纪念文章中写道:"先生离去时定是欣慰的,他毕生为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和人类进步交出了完美答卷。"文中特别引用了杨振宁九十岁时创作的英文诗作《On Reaching Age Ninety》,并附上中文译本:"我的一生是沐光而行的一生,如斯如愿;是理想奉献的一生,不屈不折;是幸福圆满的一生,无怨无悔;是福寿绵长的一生,深深地感恩。"
这段跨越54载的忘年之恋始于1995年汕头大学的初遇。当时还是学生的翁帆负责接待杨振宁夫妇,这段缘分在2003年杜致礼女士离世后重新延续。次年,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登记结婚,这段婚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却也见证了两人20余年的相知相守。
在清华园"归根居"的庭院里,悬挂着两人多年来游历世界的合影。杨振宁曾公开表示:"翁帆是上帝赐予我的最后礼物。"面对外界质疑,他在接受杨澜专访时坦言:"从开始我就清楚年龄差距意味着什么,但我的态度是尽力让未来少些遗憾,绝不会用'牺牲'来定义这段关系。"
翁帆则用"象牙塔中的象牙塔"形容这段婚姻:"他为我构建了纯净的精神世界。"在伴侣生命观的影响下,她逐渐领悟"爱是成全而非占有"的真谛。对于外界争议,杨振宁曾预言:"三十年后,人们会认为这是个美好的罗曼史。"更在生前对妻子说:"我离开后,你可以再婚。"
这段始于学术活动的缘分,在时光沉淀中升华出超越世俗的理解。当被问及婚姻压力时,翁帆透露:"订婚时我们只是发邮件通知亲友,完全没想到会引发如此反响。"在清华园的平静生活中,两人用20年时光诠释了知识分子的情感范式。
杨振宁生前多次谈及对妻子的期许,既包含对未来生活的务实考量,也饱含着科学家特有的理性温情。这段打破年龄界限的婚姻,在学术殿堂与日常生活交织中,呈现出独特的生命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