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五年奋进绘就新篇:重庆以高质量发展之笔,书写巴渝大地精彩蝶变

时间:2025-10-20 08:30:02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重庆以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5.3万辆,较2020年的4.3万辆增长超21倍,工业增加值从6991亿元提升至8912亿元,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人均GDP突破10万元大关。

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以赛力斯为例,这家从弹簧厂转型而来的企业,通过与华为深度合作,推出问界M5、M7等车型,其中问界M9凭借全球领先的9000T压铸技术,稳居国内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榜首。其新一代超级增程系统将综合油耗降低15%,噪音感知频次减少90%,热效率达44.8%,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董事长张兴海表示,技术创新推动汽车产业实现智能电动、数字空间等五大变革,跨界合作正引领行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类似的技术突破在重庆多点开花。长安汽车首创全域全场景动力解决方案,其“金钟罩”电池安全性达国标两倍;庆铃氢动力技术完成国内首次氢能卡车跨省实载测试,成渝两地已投放上百辆氢能源物流车。在电子信息领域,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连续11年全球第一,晶圆产能较2020年翻番,柔性显示产业规模跻身全国前五。先进材料产业同样表现亮眼,建成全球最大氨纶单体装置,玻璃纤维产能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三,昆仑玻璃已应用于国产高端手机。

区域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的投用,标志着川渝水运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该工程历时六年建设,于今年3月正式运营,使嘉陵江干流15个梯级全部连通,形成680公里高等级航道。重庆高速航发集团董事长张杨介绍,过去从广元港到重庆需半月,如今缩短至一周,为川东北、新疆等地物资运输开辟了通江达海的新通道。这一“超级工程”不仅提升了航运效率,更带动沿线经济加速发展。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两地协同效应显著。五年来,川渝共建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汇聚600余家零部件企业、300余家软件企业,区域本地配套率达80%。城乡融合方面,主城都市区与山区库区人均GDP比值从2020年的1.71:1缩小至2024年的1.66:1,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45:1降至2.24: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72.14%。针对山区库区发展,重庆实施“一县一策”,如奉节县通过发展脐橙产业,实现综合产值超65亿元,带动30万果农增收。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斐然。今夏重庆电网用电负荷四次刷新纪录,首次突破3000万千瓦,较2024年最高负荷增长6.7%。在特高压工程支持下,全市实现用电高峰供需平衡,这得益于能源结构的深度调整。以巫山为例,该县曾是煤矿大县,原煤年产量超300万吨。随着“共抓大保护”理念推进,煤矿全部关闭,火力发电厂停运。取而代之的是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6个风光电项目年发电量达6.8亿度,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2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1.6万吨。

全市能源结构持续优化。16个区县纳入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风光发电新增装机651万千瓦,年均增速37%,高于全国9个百分点,占“十四五”新增电力装机的50%。新能源装机达815万千瓦,约为“十三五”末的5倍。清洁电力装机占比超50%,较“十三五”末提升11个百分点,供电煤耗下降约3个百分点。2024年单位GDP能耗优于全国平均水平30%,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占比达35.8%,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