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期间,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就人工智能(AI)行业的投资逻辑与发展趋势发表了深度见解。他指出,当前AI技术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阶段,这一过程将持续较长时间,与互联网发展初期的特征形成鲜明对比。
刘二海将AI发展路径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基础设施投入期,随后是行业渗透期。他以互联网发展史为例,说明早期电子邮件和网页浏览的普及依赖于思科、华为等企业提供的路由器及网络接入设施,只有当这些基础条件成熟后,技术才能向各行业渗透。当前AI领域正经历类似过程,模型开发、算力芯片和数据管理企业构成基础设施层,而问答交互、编程辅助等应用则处于探索阶段。
在投资方向上,刘二海明确区分了两类核心标的:一类是支撑AI发展的底层技术企业,另一类是具有变革潜力的典型应用。他特别强调汽车智能驾驶的战略价值,认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转型,未来十年将是智能驾驶技术突破的关键期。"智能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本质区别在于生产力重构,"他指出,"这要求对流量端、用户端和产品端进行全面升级。"
针对市场关注的AI泡沫问题,刘二海保持审慎乐观。他承认局部领域存在过热现象,但认为当前发展程度远未达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危机水平。"基础设施的扎实程度和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才是判断标准,"他强调,"典型应用的快速迭代是技术成熟的必然表现,短期热度波动属于正常现象。"
在投资策略层面,刘二海提出"科技能力与商业化落地双轮驱动"的核心理念。他指出,过去以流量为核心的创业模式已难以为继,新时代要求创业者必须同时具备技术突破能力和市场转化能力。"以智能驾驶为例,没有核心技术支撑根本无法入局,但仅靠技术而不与车企合作,同样难以实现规模化应用。"他建议创业者应建立技术团队与产品团队的深度协作机制。
关于资本退出路径,刘二海特别强调香港资本市场的战略价值。他认为港股市场对科技企业的接纳度正在显著提升,这为投资机构提供了重要的退出渠道。不过他同时提醒,企业生存能力才是根本保障,"优秀企业能够穿越资本市场波动,技术创新模块的价值提升也会带来更多并购机会。"
作为拥有二十年风险投资经验的专业人士,刘二海的投资版图覆盖汽车新能源、数字经济等多个前沿领域。其代表案例包括蔚来汽车、摩拜单车、瑞幸咖啡等知名企业,当前重点关注新基础设施重构带来的万亿级市场机遇。他透露,愉悦资本将持续布局具备全球化潜力的创新企业,推动技术标准与市场应用的协同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