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2025年前三季度31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揭晓,11省超3万,沪京浙居前三

时间:2025-10-23 00:14:33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31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509元,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991元,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686元,同比增长5.7%,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从收入构成来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四部分组成。这一指标通过将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除以常住人口数计算得出,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重要依据。数据显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6.0%,反映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成效。

分地区看,上海以69220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首位,北京以67206元紧随其后。在北京市的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达65.1%,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3722元,同比增长5.1%,对整体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0%,成为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浙江省以54653元位列第三,天津、江苏、广东三省则以超过4.2万元的收入水平分列第四至第六位。

中西部地区表现亮眼,重庆、内蒙古、安徽、湖南、湖北五省区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中西部地区名列前茅。这些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现代产业集群的崛起带动了就业增长。以安徽省为例,2023年末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1773.9万人,较2018年增加407.7万人,增幅达29.8%,位居全国第一。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不仅留住了本地高校毕业生,还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的省份新增两个,分别是辽宁和内蒙古。目前共有11个省份迈入"3万元俱乐部",包括山东、重庆、辽宁、内蒙古等。福建省以39213元的收入水平位居第七,与第四至第六位的差距逐步缩小。

数据显示,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中西部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培育特色产业,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特别是随着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中西部地区正加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这种发展态势不仅缩小了区域差距,也为全国经济均衡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更多热门内容
氢晨科技全球首推海上千方PEM制氢系统 破解深远海风电制氢商业化难题
适应深远海环境和风电波动性的大功率PEM制氢系统技术突破,为大规模开发深远海风电资源提供了新路径。未来,该技术可将当前难以开发的深远海风电资源转化为绿氢、绿氨等无碳燃料,通过管道或者船舶运输至沿岸地区或出口,…

2025-10-22

预算紧张不用愁,新能源电池气密性检测仪选对方法更划算
面对市场上功能各异、价格不一的检测设备,如何在有限预算内做出明智选择? 某中型电池企业通过精准需求分析,选择了国产基础型号新能源电池气密性检测仪,在确保检测质量的同时,将设备投入控制在8万元以内,投产后一年内…

2025-10-22

​波音3D打印技术新突破:一体化制造卫星太阳能电池阵提升效率​
2025年9月11日,波音公司(Boeing)宣称,已成功应用3D打印技术,于卫星太阳能电池阵列主干结构板的制造流程。 首批3D打印阵列将搭载Spectrolab太阳能电池,应用于由千禧太空系统公司(Mill…

2025-10-22

​“雄安一号”卫星下线:聚焦三大创新点,破解算力能源动力三大难题​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10月22日),首颗“雄安造”卫星——“雄安一号”(鸿鹄技术验证星)已完成生产下线。这标志着雄安新区空天信息产业智能制造能力实现了“从0到1”的重大跨越,能够进一步推动卫星…

2025-10-22

第三十四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揭晓 众多能源科技人才获殊荣
10月16日,第三十四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在京颁布,共有213名在能源科技和教育战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学生分获能源大奖、青年科技奖、优秀学生奖及家乡教育奖。 在本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名单中…

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