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第三十四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揭晓 众多能源科技人才获殊荣

时间:2025-10-22 23:35:39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第三十四届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近日在北京举行,213位在能源科技和教育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及学生获得表彰。奖项涵盖能源大奖、青年科技奖、优秀学生奖及家乡教育奖四大类别,旨在推动我国能源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与人才培养。

中国石油在此次评选中表现突出,多位科研人员和学生获奖。其中,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贾爱林荣获能源大奖,工程技术研究院张洁、勘探开发研究院孟思炜、工程材料研究院李发根及长庆油田刘莉莉等5人获得青年科技奖。勘探开发研究院两名在读研究生吴佳凯、朱冰倩获优秀学生奖。

据统计,本届能源大奖共有4位学者入选,除贾爱林外,还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孙宝江、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吴拥政及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周福宝。青年科技奖授予20人,优秀学生奖覆盖181人,另有8人获得家乡教育奖。

颁奖典礼期间,4位能源大奖获得者围绕行业前沿技术展开专题报告。贾爱林以《不忘初心,勇攀高峰,推动我国天然气快速发展》为题,分享了天然气领域的技术突破;孙宝江聚焦《钻井井筒多相流理论与井控技术研究进展》,阐述了钻井技术的创新方向;吴拥政介绍了《煤矿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及应用》的实践成果;周福宝则针对《煤矿区甲烷抽采与减排利用》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由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会于1992年设立,是我国能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截至目前,已有150余位科学家凭借基础理论突破与科技进步获能源大奖,其中30余人当选两院院士;600余位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成长为行业领军人物;3000余名优秀学生奖得主在科研实践中崭露头角,成为能源创新的重要力量。

更多热门内容
水电九局云南新平光伏项目:无人机“飞”出绿色智能施工新路径
该项目所在区域多为山地丘陵,地表植被茂密,15到35度的山脊绵延起伏,采用传统施工方式不仅进度缓慢,工人扛着组件在坡上走三步滑一步,还易踩断扎根不深的灌木,而无人机“工人”的加入,给施工效率与生态保护提供了…

2025-10-22

全球首个海上千方PEM槽制氢系统启动测试 助力深远海风电制氢新突破
适应深远海环境和风电波动性的大功率PEM制氢系统技术突破,为大规模开发深远海风电资源提供了新路径。 未来,该技术可将当前难以开发的深远海风电资源转化为绿氢、绿氨等无碳燃料,通过管道或者船舶运输至沿岸地区或出口…

2025-10-22

成都金堂签约8个项目!德国投资助力 共绘绿色智造与产业集聚新蓝图
此次与Deutsch-Chinesisches Kompetenzzentrum GmbH成功签约,进一步搭建起金堂与欧洲企业在高端智能制造领域深化合作的重要平台,为金堂积极融入成都市对外开放新格局注入新动力…

2025-10-22

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破瓶颈,强机制,以有组织科研促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高校在重大工程类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诸多瓶颈问题,尤其是缺乏对项目完成质量的考核与反思。 高校还可以考虑在项目、经费、论文、奖项等传统科研考核指标基础上,将重…

2025-10-22

无人机缘何“惧风”?抗风试验装置为飞行安全揭秘护航
测试结束后,装置会生成一份 “抗风成绩单”:明确无人机的 “最大安全抗风等级”(比如 “能扛住 6 级持续风,短时扛住 8级阵风”),还会指出短板 —— 比如 “在湍流风里耗电太快,只能飞 15 分钟”“…

2025-10-22

无人机抗风试验装置:为飞行安全划界,见证性能极限的“风洞考场”
无人机抗风试验装置并非单一设备,而是一套由多个系统组成的“综合测试体系”,核心作用是模拟各种真实风况,让无人机在可控环境中接受“极限挑战”。 第一阶段是“基础性能测试”,主要检测无人机在稳定风速下的飞行能力…

2025-10-22

科技助力民生保障,无人机红外巡检为安置房外墙“精准问诊”
只见一架无人机在建筑外立面进行仔细“体检”,对建筑外墙病害进行排查。 无人机搭载了可见光及红外镜头,可以精准捕捉外墙表面的裂缝、剥落及色差等显性病害;同步运行的红外热成像仪则能穿透墙体表层,精准探测内部渗漏、…

2025-10-22

东方精工前三季度业绩增长,与乐聚机器人共设智能机器人新公司
10月22日,东方精工(002611.SZ)披露2025年三季度报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89亿元,同比增长2.52%;归母净利润5.1亿元,同比增长54.64%。 截至公告披露日,上述《战略合作…

202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