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柔性电子材料领域,一项突破性成果引发广泛关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新材料研究中心团队成功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研发出一种适用于可穿戴辐射监测的新型双钙钛矿材料体系。该成果为高性能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以及辐射监测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化学工程杂志》。
传统辐射监测设备普遍存在体积大、便携性差的问题,难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双钙钛矿材料因其对辐射的高灵敏度、可调节的带隙结构以及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被视为该领域的理想材料。然而,其刚性晶体结构导致柔韧性不足,无法贴合人体皮肤,成为制约其应用于可穿戴设备的关键障碍。如何兼顾材料的灵敏度与柔韧性,同时保持电子性能的稳定,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面对这一挑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机器学习+第一性原理计算”的联合研究策略。首先,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高效筛选模型,从海量材料体系中快速识别出具有潜力的候选材料;随后,利用量子力学模拟对候选材料的机械性能、电子信号传输、载流子迁移率及光学特性进行全面评估,验证其是否适合用于可穿戴辐射探测器。
仿真测试结果显示,新研发的双钙钛矿材料体系在柔韧性方面表现优异,能够完美贴合手腕、手臂等人体曲面部位,实现“无缝接触”。即使在反复拉伸、弯曲的条件下,材料仍能保持稳定的机械性能,耐用性显著提升。
论文通讯作者陈长城教授指出,当前材料研发正经历“智能化变革”。团队通过深度融合机器学习与量子计算技术,构建了从材料筛选到性能验证的一体化研发模式。这一突破不仅使日常辐射监测更加便捷,还为“科技赋能健康管理”开辟了新路径,未来有望满足更多健康监测需求。
据悉,该团队计划将这一智能材料拓展至医疗、运动、人机交互等多个领域,推动前沿科技更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为大众健康管理提供更多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