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固态电池“加速跑”:续航跃升至千公里级,但成本与量产难题待解

时间:2025-10-23 19:52:38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之际,动力电池技术的革新成为核心焦点。当传统锂离子电池逐渐触及性能极限时,全固态电池凭借其颠覆性潜力,成为行业竞相追逐的技术制高点。2025年,这一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布局明显提速,引发全产业链的深度变革。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此前指出,全固态电池已进入核心技术攻关与验证阶段,预计未来2-3年内将实现小批量装车。他特别强调,整车企业、传统电池厂商及新兴势力均在此领域加大投入,试图通过固态电池技术重塑产业格局。这种技术竞赛正推动行业进入快速迭代期。

头部企业的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特征。宁德时代聚焦硫化物技术,研发团队规模突破千人,20Ah样品已进入试制阶段;国轩高科的中试量产线启动设计,产能规划达2GWh;容百科技则同步推进硫化物与卤化物路线,其第一代正极材料进入吨级验证阶段。太蓝新能源提出的"4321"减材制造理念,为工艺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材料环节的突破尤为关键。贝特瑞发布的固态电池材料解决方案显示,3D多孔锂碳复合材料等核心产品已具备商业化条件。恩捷股份投资3亿元的硫化物电解质项目在玉溪落地,设计年产能达千吨。中自科技的中试平台入选成都高新区重点名单,加速了技术成果转化进程。

车企端的技术落地竞赛日趋激烈。东风汽车宣布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体系,其固态电池产品能量密度达350Wh/kg,续航突破1000公里。长安汽车计划2026年启动规模化装车验证,2027年实现量产,产品能量密度预计400Wh/kg,安全性较液态电池提升70%。吉利、上汽、广汽等企业均公布了2026年前后的量产时间表。

国际巨头同样加速布局。丰田计划2027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车型,三星SDI的硫化物技术路线瞄准2027年量产,奔驰的测试车已开展道路试验。这种全球范围内的技术竞速,凸显了固态电池的战略价值。

技术突破带来性能跃升的同时,产业化仍面临多重挑战。成本问题首当其冲,全固态电芯成本达5元/Wh,是液态电池的10倍左右。以80kWh电池包计算,仅电芯成本就高出35.6万元,相当于当前新能源汽车均价的两倍有余。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指出,材料、工艺及产业链配套仍是量产的主要障碍。

技术路线分歧成为另一大制约因素。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三大路线各有优劣,尚未形成行业共识。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直言,当前宣称的"固态电池"多为半固态或准固态产品,仍含有液态电解质成分。他强调,从实验室到量产至少需要8-10年时间,过度宣传可能误导市场。

运行压力要求的技术门槛同样显著。全固态电芯依赖固态电解质的高离子传导效率,需要维持兆帕级压力环境,这与液态电池无需额外压力的特性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技术差异对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出了全新要求。

尽管挑战重重,但技术突破的曙光已现。科学家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关键技术后,电池续航从500公里跃升至1000公里以上。行业预测显示,2027年将成为全固态电池装车的关键节点,2030年有望实现大规模量产。这场电池革命正在重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图景。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