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寿司郎成“排队王”:性价比受捧,中国扩张仍面临多重挑战

时间:2025-10-23 16:59:50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当不少餐饮品牌仍在为生存苦苦挣扎时,日本寿司品牌寿司郎却凭借不到10元一盘的寿司,吸引了大量年轻人,门店外常常排起长队。过去几个月,社交平台上不断有消费者分享在寿司郎门店排队的“离谱”经历。在广州,丽影广场、花城汇、美林天地等多家寿司郎门店,用餐高峰时排队等候桌数在150 - 600桌之间,部分门店甚至暂停了线上排队取号。

这种火爆情况不仅出现在广州,北京、成都等地的寿司郎门店同样热闹非凡。有北京消费者称,下午5点半开始排队,直到8点还未进店;成都消费者也表示,排了一个多小时队仍未吃到。甚至有消费者将寿司郎称为“史上最难排位”的店。随着排队需求的增加,黄牛生意也应运而生,一些平台上出现寿司郎“代排队”“免排队”服务,售价数十元。

寿司郎受到欢迎,与当下餐饮行业消费分级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其主打性价比的策略成为关键因素。此前,受核废水等事件影响,日料在中国市场遇冷,但如今影响逐渐减弱,日料开始回暖。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日料品类发展报告2025》显示,2024年中国日料市场规模达690亿元,同比上升2.2%,预计2025年有望回升至700亿元。截至2025年3月,全国日料门店数超5.4万家,较以往有小幅度上升。

从寿司郎自身来看,性价比策略成效显著。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其人均消费为117.45元,虽客单价不是市场最低,但餐食基本论盘计费,10元、8元的菜品单价,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性价比高、价格不贵”的感觉。寿司郎还会定期推出8元焦糖鹅肝、8元特大厚切三文鱼等限时特惠产品,吸引年轻人关注。

在中国市场的火爆,让寿司郎母公司FOOD & LIFE COMMPANIES(简称“F&LC”)收获颇丰。2025财年三季报显示,2024年10月1日 - 2025年6月30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8.3%至3131.49亿日元,净利润同比增长74.3%至180.72亿日元。寿司郎作为F&LC门店规模最大的品牌,贡献了最大份额的营收。2025财年前三季度,寿司郎在日本地区净销售额同比增长11.6%至1959.9亿日元,分部利润同比增长46.9%至152.71亿日元;在中国所在的国际地区,净销售额同比增长41.2%至931.05亿日元,分部利润同比增长118.9%至111.16亿日元。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F&LC共有1180家门店,同比增长25家,其中日本市场同比减少12家至960家,国际市场同比增加37家至220家。寿司郎在日本有661家,同比增加6家,在国际市场有212家,同比增加8家。

2021年,寿司郎在广州东方宝泰广场开设中国内地首家门店,随后在当地及北京、天津、成都、重庆、苏州等地陆续开店。不过,目前以广东为主的华南区域仍是其在中国的主要市场。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寿司郎在广东拥有36家门店,占比达36%。当地经济发达,年轻消费者热衷在社交平台分享新事物,且饮食习惯对食材鲜度敏感,完善的冷链物流也为寿司郎提供了便利。广东是全国冷链物流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等国际枢纽,以及多家专业日料供应链企业。同时,广东本地水产养殖业发达,部分食材可本土化供应,降低经营成本。

相比之下,寿司郎在华北、华东和西南地区门店数量较少,北京有10家,天津有4家,重庆和浙江分别有2家,江苏和湖北均有3家。虽然2020年就在上海成立了寿司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但寿司郎并未进入日料文化发达的上海。这可能与当地日料市场竞争激烈有关,上海日料市场呈现高端化与平价化两极分化特征,人均消费80 - 200元的大众市场,被传统连锁品牌与本土新势力双重挤压,如争鲜、N多寿司等本土品牌通过极致供应链压缩成本,拥有定价优势;元气寿司、大渔铁板烧等连锁品牌已形成稳定客群。高端市场同样壁垒森严,拥有鮨・洋房、炙・和牛等人均1500元以上的顶级日料店,形成品牌溢价和消费粘性。上海核心商圈租金水平和人力成本更高,可能导致寿司郎的“极致性价比”策略难以落地,因此在华东区域,寿司郎更多选择在苏州等较为下沉的区域开店。

当前,部分中餐品牌因预制菜引发争议,而寿司虽带有一定“预制”属性,但因与中餐工艺差异及较高标准化程度,在一二线城市接受度不断提高。除寿司郎外,滨寿司、元气寿司、争鲜回转寿司等品牌也在中国市场持续扩张。公开数据显示,滨寿司在中国大陆已开设100多家门店,较2023年的30多家显著增长,扩张集中在一线城市及长三角新一线城市,同时在华南地区的广州、深圳也有布局。元气寿司在中国大陆拥有51家门店,近80%集中在一线城市,多选址中高档购物中心。争鲜回转寿司人均价格更低,在60元上下,在中国大陆开设235家门店,覆盖广东、北京、山东、湖北等省份,广州也是其“重镇”,广东门店占比接近10%。

不过,像寿司郎这类持续扩张的品牌,未来将面临更激烈竞争。一方面,随着门店规模扩大,黄牛和排队带来的网红效应将被稀释,消费者对寿司等日本料理的阈值也会提高。与中餐品牌相比,寿司等日料品类在口味、口感多元化方面较弱,若不能创新,可能被新“网红”替代。这或许是寿司郎在中国开店速度缓慢的原因之一,从2021年至今仅开设100家门店,各开店城市门店密度也不大。另一方面,全球消费环境变化使消费者消费行为趋于保守,影响餐饮品牌经营策略。F&LC在财报中表示,受个人消费复苏及海外游客需求增加等因素影响,日本经济活动逐步复苏,但日元贬值导致价格上涨,前景不明朗,餐饮业还面临大米等原材料和能源价格飙升、劳动力长期短缺等问题。同时,F&LC提到中国市场的变化,称中国内地消费者数量有所减少,正考虑采取更多措施吸引顾客,将持续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新店,认真评估各地区营商环境。作为外来品牌,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对供应链、管理本土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日本核废水等“灰犀牛”事件也是日料品牌面临的潜在风险。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