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竞争中,中国科技企业正以创新姿态加速布局。阿里巴巴旗下智能应用夸克近期动作频频,从智能搜索到对话助手,再到最新推出的AI眼镜,一系列产品迭代引发国际媒体关注。彭博社、路透社等外媒纷纷报道其代号为"C计划"的AI战略,认为这标志着中国科技巨头在下一代人机交互领域的全面发力。
这款于7月底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亮相的AI眼镜,被行业视为"年度最具颠覆性硬件"。产品搭载高通AR1旗舰芯片与低功耗协处理器,采用双光机双光波导技术,实现合像距自由调节。其镜片采用全球首创的一体贴合光波导工艺,在显示效果与佩戴舒适度上达到新高度。相比传统智能眼镜,该产品突破性地整合了阿里生态服务:用户可通过眼镜完成高德导航、支付宝扫码支付、淘宝比价查询等场景操作,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支撑产品创新的核心是阿里自研的通义千问大模型。在权威评测机构LMArena的文本生成榜单中,Qwen-Max模型超越GPT-5跻身全球前三,成为首个进入该榜单前列的中国大模型。该模型具备多轮对话与多意图理解能力,使眼镜的语音交互准确率较传统设备提升40%以上。这种"模型+硬件"的协同创新,构建起夸克独特的竞争优势。
从产品矩阵布局看,夸克形成了清晰的演进路径:搜索业务作为信息入口,对话助手承担深度理解,AI眼镜则延伸至物理世界感知。三者共享同一大模型基座,实现数据流通与功能互补。这种架构使夸克在用户体验连贯性上显著优于国际竞品,例如用户通过搜索获取的信息可无缝衔接至对话助手深度探讨,最终通过眼镜在现实场景中应用。
国际科技巨头正在这场竞赛中展开多维角力。meta通过硬件创新构建AI入口,Google依托模型优势推进产品智能化,而阿里巴巴选择"软硬双轮驱动"战略。夸克AI眼镜的推出,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向国际巨头发起直接挑战。该产品不仅在技术参数上达到行业顶尖水平,更通过生态整合创造出独特的使用场景,这种差异化竞争策略正在改写全球AI硬件市场格局。
当前,夸克已形成覆盖搜索、对话、硬件的三维产品体系,其核心目标不仅是争夺用户市场,更在于定义下一代人机交互标准。随着AI技术持续突破,这场关于交互方式的竞争将决定未来十年科技产业的权力格局。阿里巴巴的这场战略押注,正在为全球AI发展提供新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