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科技资讯
网站首页 科技资讯 财经资讯 分享好友

星巴克“国产化”启新程,合资权限、加盟与第三空间何去何从?

时间:2025-11-06 11:51:05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迈出关键一步,与博裕资本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合资企业。根据协议内容,博裕资本将持有合资公司最高60%的股权,星巴克保留40%股份,同时继续作为品牌与知识产权所有者,向合资企业进行授权。这场交易涉及星巴克中国零售业务整体估值超130亿美元,其中博裕资本支付40亿美元获取控股权益。

此次合作引发市场对星巴克"本土化"战略的深度关注。合资公司核心业务聚焦中国市场的8000家门店运营,但业务边界存在模糊地带。根据公告披露,交易范围明确排除咖啡豆、速溶咖啡等产品的全球分销权——该业务已于2018年永久授权给雀巢公司。对于即饮瓶装饮料业务(RTD)的归属,公告未作明确说明,目前该业务由康师傅负责生产销售,双方自2015年建立合作关系。

业务权限的划分直接影响合资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若获得RTD业务运营权,合资公司可整合瓶装饮料与现制饮品的营销资源,形成跨业态联动效应。例如通过大规模铺货提升品牌曝光度,或开展代言人联合推广活动。但现有公告仅确认门店运营及未来十年授权收益,瓶装业务的经营主体和收益分配机制仍存悬念。

扩张战略成为合资公司首要挑战。博裕资本明确提出要将门店数量提升至20000家的目标,这要求企业深度渗透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现行直营模式难以支撑如此大规模的扩张,开放加盟成为必然选择。当前星巴克在中国采用直营与特殊场景授权相结合的模式,8000家门店中尚未开放社会加盟。但下沉市场对"第三空间"的需求减弱,轻量化门店模式(如星巴克lite/GO)的推出已提上日程。

品牌资产与扩张战略的冲突日益显现。星巴克长期构建的"第三空间"概念与咖啡品类心智,在下沉市场面临重构压力。轻量化门店若削减空间体验,可能稀释品牌溢价能力——目前30元左右的客单价中包含显著的空间成本。同时,当门店规模突破2万家时,市场增量将主要来自茶饮消费群体,这要求星巴克突破"咖啡=星巴克"的固有认知,在果茶、奶茶领域建立新心智。

产品策略调整已现端倪。今年6月,星巴克对星冰乐、冰摇茶等数十款产品实施降价,被视为进军下午茶市场的信号。该领域长期由现制茶饮品牌主导,星巴克的入局标志着竞争维度升级。但如何在保持咖啡核心优势的同时,构建多元化的饮品矩阵,将成为合资公司必须解决的战略课题。市场观察人士指出,这场变革不仅关乎门店数量增长,更考验品牌在消费心智重构过程中的平衡能力。

更多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