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琼州海峡迎来了新能源汽车过海运输方式的又一次重要革新。随着专用船舶“绿源二号”顺利完成其历史性的首航,琼州海峡的新能源汽车过海运输方式实现了第三次升级迭代。
据了解,“绿源二号”与其姊妹船“绿源一号”一同被纳入琼州海峡新能源汽车专班运输序列,它们的加入旨在解决新能源汽车过海运输的高峰期疏运能力不足问题。这两艘专用船舶将在2025年春运期间,为琼州海峡的新能源汽车过海运输提供更多的运力和安全保障。
新能源汽车的过海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如何确保新能源汽车在过海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成为了港航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课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海口海事局与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不断研究探索,提出了多种运输模式,并进行了理论推演和实操验证。
回顾历史,琼州海峡的新能源汽车过海运输方式经历了三次显著的升级。最初的模式是将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混装运输,虽然进行了区域区隔和增加了专用消防设备,但单船的新能源汽车运力有限,一般不超过18辆。
随后,第二代运输模式应运而生,即新能源汽车“专船专班”运输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实现了分离运输,新能源汽车单独装载在一艘客滚船上,司机和乘客则乘坐另一艘客滚船过海。这种模式大幅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火灾对乘客生命安全的风险,但单层汽车甲板的设计导致了较高的亏舱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琼州海峡新能源车辆的第三代运输模式应运而生,即采用新能源汽车专用运输船型。随着“绿源二号”和“绿源一号”的投入运营,这一模式正式落地。第三代模式使用改装后的平板驳船型运输新能源汽车,同样采用“人车分装”的运行模式,但单船运力提升至160-180辆之间,既降低了安全风险,又避免了亏舱率高的问题。
为了保障这一新模式的安全运作,海事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他们强化了船舶投运前的安全检查,对船舶的航行设备、动力设备以及救生设备等关键设备进行了细致的检查,确保船舶不带病投运。同时,他们还强化了现场作业监管和船舶动态监管,制定了专门的监管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并建立了滚装码头气象服务保障系统和交通管制协调工作机制。
在春运期间,海事部门更是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专用船舶的现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安全保障制度落实到位。他们还加强了碍航渔网的清理整治工作,维护了船舶通航秩序,提升了船舶通航效率。
“绿源二号”的成功首航标志着琼州海峡新能源汽车过海运输方式迈入了新的阶段。未来,海事部门将继续携手航运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客滚运输安全风险管控课题研究,推动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作业规范的建立,为海南新能源汽车过海运输管理地方标准的制定贡献力量。